2024-01-15 13:25 作者:李先生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孤病毒组,是一种具有双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续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流行病。曲阜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7.5万亩,粗缩病的发生相当普遍。重病田的病株率高达30%,是制约曲阜市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特点及危害
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硬,叶片深绿色。节间粗短,顶叶丛生如君子兰。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有粗细不等的蜡白色条纹,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果。
199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明显增多,给我市玉米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996年暴发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10% ~ 30%。如何控制玉米病毒病尤其是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们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病株样本中85.16%的玉米植株基本死亡或枯死,株高仅为健康植株的1/2,穗中无穗、无粒;98.44%的植株损失了50%以上的粒重。
2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中,应坚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免危害。
2.1加强监测预报,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玉米粗缩病在发病区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调查灰飞虱的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深秋晚春和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及时准确地预测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趋势,指导防治。
2.2抗病品种的选择虽然目前玉米生产上使用的主要品种中缺乏抗病性强的改良品种,但品种间的感病性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抗性品种。在曲阜市,玉米杂交种卢丹50和鲁源单14对粗缩病有较好的抗性。
2.3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调整播期,使对该病敏感的玉米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的旺长期,降低发病率。我市玉米种植模式有套种玉米、抢茬玉米、晚播玉米三种。其中间作玉米发病严重,其次是抢茬玉米和晚播玉米。春播玉米应在4月中旬前播种;夏季玉米播种应集中在5月底至6月初。
2.4清除杂草路边和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也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播媒介——灰飞虱的越冬和越冬寄主。除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2.5结合定苗加强田间管理,将田间病株连根拔起,集中深埋或焚烧,减少粗缩病传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增强玉米抗病能力。
2.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