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14:03 作者:李先生
玉米青枯病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全株传染性病害。症状高峰期是从乳熟末期到蜡熟期。病害一般从灌浆期到乳熟期开始,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表现为青枯病症状,然后全株表现症状,容易与健康植株区分。有些病株有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或蜡熟末期整株突然枯萎,没有明显的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晴天尤为常见。从病叶开始到全株出现症状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短叶只需1-3天,长叶长达15天以上。病茎基部变软,内部空虚疏松,在风中容易塌陷。有的穗下垂,梗变软,不易剥落。被包裹的叶子也是绿色枯萎的。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发黑腐烂。茎剖开后,髓空而疏松,病穗籽粒疏松,易脱粒,籽粒深色无光泽。
发病特征:
土壤中越冬细菌的来源从玉米播种后的根系逐渐侵入到玉米抽穗吐丝期,并在植株内扩散。玉米灌浆至成熟期,会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峰往往出现在雨后晴天。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矮秆、早熟品种和两穗玉米病害严重。如果种植密度过高,偏施氮肥,秸秆不分解作肥料,会把病菌带入田间,病害严重。早播严重,晚播温和。低洼和积水地块也受到严重影响。各种原因造成的冰雹、虫害、外伤都有利于疾病的发展。
预防和控制技术:
1.抗病、耐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
2.除去病人和残疾人。玉米收获后,病害植物残留物被彻底清除,集中焚烧,结合深耕。
3.作物轮作。重病田应与其他作物轮作2 ~ 3年。
4.适时播种。玉米宜春播晚播,可有效减少青枯病的发生。
5.加强现场管理。增加肥料、适时中耕、清除积水等田间管理措施,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复合肥防病效果较好。
6.昆虫控制和疾病预防。及时防治玉米螟和粘虫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