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02:04 作者:李先生
玉米的花期是需水量和需肥量的高峰期。因此,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肥水供应,尽可能延长玉米叶片的有效功能期。那么在玉米的开花结实期如何科学管理呢?这成了一个难题。今天,天气很热。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玉米花粒期的科学管理技术。
玉米花粒期科学管理技术
1.追施粒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外观发现,当叶色变黄,植株变肥时,应在抽穗至开花授粉期间追肥。追肥量不宜过多,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一般每亩补尿素8-10kg,可防止茎叶早衰,增加粒重。还可以在玉米抽雄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在根外,促进养分向籽粒运输。
2.浇灌浆水。
玉米在籽粒形成阶段需要大量的水。水可以调肥,延长根和叶的寿命,促进授粉,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在这个时期,土壤水分要保持土壤持水量的75%-80%,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涝排水。比如,持续降雨造成田间积水,根系缺氧,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植物枯萎死亡。
3.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期对籽粒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根据研究,将谷物胚乳上乳线消失的时间作为适时收获的标志。受精后28-30天,籽粒胚乳出现乳线,受精后38-40天,乳线下移至胚的一半,大约在受精后48-50天完全消失。此时收获比传统收获时间推迟6-8天左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4.防旱排涝
花期是玉米需水量的高峰期。如果这个时期缺水,会影响籽粒的形成,灌浆不饱满,造成秃穗、缺粒、粒薄、产量低。因此,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满足玉米灌浆的需水量。但在玉米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和耐涝性逐渐下降。如遇大雨或连续降雨,应立即进行排水。排水后对低洼地进行耕作,打破板结,疏松土壤,促进通气,延长根系活力。
5.防治病虫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控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