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我国“入世”以后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对绿色、无公害食品要求愈来愈强。我们要树立生态防治观点,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多措并举,重点采取生物、农业、物理等方法,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
农药,限制一般化学
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合理、交替、轮换运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把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综合病虫害的一些共性、特性,笔者认为防治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用抗病抗虫良种
搞好常规品种提纯复壮与新品种培育,选用抗病虫良种,从无病健壮株上采种。
二、培育壮苗
精细管理,去弱留强,去病存壮。
三、搞好消毒
(一)种子消毒
1.晒种。播前晒种2~3天,可杀部分病菌。
2.温汤浸种。用清水洗净种子,后用3倍种子量的55℃的热水浸种(即三开对一凉),迅速搅拌至水温30℃时停止,再浸泡12小时,催芽播种。
3.药剂浸种。将种子放在15~灼病。
(1)症状。生理性病害,果肉腐烂,向阳面褪色变硬,失水变薄,淡黄色或灰白色。
(2)防治措施:①全理密植,防止落叶。②浇水降温或喷清水。③硫酸铜溶液1000倍液喷雾。④喷硼。40℃温水50公斤加四硼酸钠0.1公斤喷株。⑤午后3点,喷0.1%氯化钙水溶液或过磷酸钙浸出液,前者要少于四次。叶背、叶面要均匀周到。
(二)虫害。辣椒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烟青虫、蝼蛄、蛴螬,保护地有白粉虱等十几种,现介绍在辣椒上危害较多的几种主要虫害。
1.棉铃虫和烟青虫。生活习惯相似,均一年发生四代。喜欢温暖、潮湿处。与棉花上不同的是产卵不仅在幼嫩的正面,背面也有。防治策略是压低一代,控制二代,重防三代,扫残四代。防治措施是:百株卵量15~20粒,或幼虫5~7头。
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用NPV核角体病毒、BT乳剂、白僵菌、阿维菌素、赤眼峰、青虫菌6号,在3龄以前用药。
(2)
敌敌畏灌玉米芯熏蒸。用50%
敌敌畏30毫升灌玉米芯,每667平方米80~100根,椒田架枝熏蒸,可保护天敌。
(3)化学
农药喷雾。灭杀毙2000倍液、
辛硫磷2500倍液、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
(4)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3号3000倍液喷雾。
2.菜蚜。又叫蜜虫、蚜虫等。年发生15~25代,适温(<28℃)、干燥利于其发生,应掌握早治原则。
(1)银灰色地膜覆盖,避蚜效果明显。
(2)天敌:饲养瓢虫、蜘蛛、草蛉等,释放椒田。
(3)生物防治:80~1000毫克/千克庆丰霉素喷雾。
(4)药剂防治:①尿洗合剂:
尿素:洗衣粉(中性):水=2:1:1000混匀喷雾。②
农药:50%
敌敌畏1000倍液、70%杀蚜粉2000倍液、2.5%敌杀死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2000倍液、21%灭杀毙3500倍液。
3.蝼蛄、蛴螬。
(1)毒谷诱杀:小米或玉米糁5公斤,水煮半熟,稍凉干,互不粘着,拌入90%
敌百虫120倍液0.2公斤~0.25公斤,搅匀凉至7成干使用,一般每667平方米用毒谷1.5公斤~2.5公斤,可施入土内或地表,也可与种、苗混合。
(2)毒饵诱杀。用麦麸5公斤,喷入90%
敌百虫30倍液至手捏成团,一触即散时可用,于灌水或雨后傍晚撒于苗、株附近地面,亩用1.5公斤~2.55公斤。
4.白粉虱。又称小白蛾,大棚、温室害虫,较蚜虫小,群居叶背吸食汁液,使叶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死亡,易诱发煤污病,年发生十多代,与蚜虫习性相似,趋黄色。
(1)黄色机油板粘杀。
(2)饲养并释放草蛉。
(3)天王星、敌杀死、扑虱灵2000倍液喷雾。
六、注意事项
1.无论病虫,使用化学
农药后,抗性逐渐增强,所以防治时切记“交替、轮换、限量使用”原则。
2.按标准浓度,标准剂量喷药,不要盲目加大药量、浓度、减少水量。有些椒农为图省事,盲目加大浓度,少用水,结果易中毒,防效差,产品劣,达不到无公害标准。
3.作业完毕,用肥皂或碱冲洗身体裸露部分,以免直接或慢性中毒。
总之,辣椒病虫害防治是个系统工程,要运用生态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以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辣椒。
(057350 河北省鸡泽县政府辣椒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