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是我县早稻插(抛)秧的农忙季节,这阶段早稻生产重要是抓好适时早插,提高插秧质量,并做好移栽后的大田管理,促进早返青、早分蘖,保证有效穗的形成,为早稻的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一、适时早插
早稻适时早插,可以充分利用一年中有效的生育时间,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促进本季早熟高产,也为后作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早稻适宜的插秧期,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插秧期。确定早稻插秧期的气温指标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以上,并且插后10-15天内温度能稳定上***到20℃以上。
2、根据品种特性安排插秧期。为了保证一定的大田营养生长期,夺取高产,早稻应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及播种的先后安排插秧期。一般耐寒性强的品种,以及迟熟的品种,先播先插;中、早熟的品种,按计划的秧龄,适当迟插。
3、根据前作物的收获期确定插秧期。有些地区早稻受冬种作物收获期的限制,又要考虑早插、早收、高产,有利于后作生产,因此季节比较紧迫。为了不违农时,应注意组织好劳力,做到边收边整地,边插秧。
二、提高插秧质量
插秧时,要预先精细整地,大田整地要达到一平二净,保持浅水层。提高插秧质量是插(抛)秧时要确保密植规格,保证有适当的基本苗数,并促进稻株提早返青分蘖,从而获得高产的重要一环。合理密植的标准是每亩插丛数1.5-1.8万丛,落田总苗数达到7-8万苗,分蘖最高苗数25-30万,分蘖成穗率70%左右,亩有效穗达20万左右,这样的群体结构,个体发育良好,穗大粒多。
三、科学施肥
每亩大田施用N素20-25斤,N∶P∶K=∶1∶0.6∶0.7。首先,每亩用碳铵100斤、过钙100斤做
基肥,有条件的每亩施
农家肥20担作
基肥,以补充土壤中有机质以及钾、硅等养分的消耗,防止缺素黄叶病的发生。其次,在移栽后5-7天要及时施用分蘖肥,每亩用
尿素15斤+
氯化钾15斤做追肥。通过足肥早施的目的是促进早稻早生快发、早分蘖,促进有效穗的形成,为早稻丰收打下基础。此外,插秧前5-7天每亩秧田用
尿素3-5公斤做“送嫁肥”,有利于移栽后发根、返青、分蘖等。并在插秧前2-3天施好“送嫁药”以预防和减少大田螟虫和稻瘟病的发生。每亩秧田用5%锐劲特40ml+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水30kg喷雾。
四、科学管水
1、对于插秧田,由于拔秧、插秧过程中伤根、伤叶,根系吸水力较弱,遇到晴天易失水、枯叶,影响早发,所以插秧后返青前要灌水护苗。返青后水层不应太深,保持浅水,勤灌最好,以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
2、对于抛秧田,由于秧苗带土球抛栽,根部不受损伤,入土浅,返青快,为了便于扎根,防止浮秧,所以田间水宜少不宜多,保持脚穴有水为好,整个分蘖期也应保持浅水层。充分利用抛秧入土浅,低节位分蘖多而快的特点,争取早够苗、高成穗。由于这阶段雨量较多,田间应留好排水口,做好排水工作。
五、化学除草
插(抛)后5-7天结合第一次追肥进行化学除草。现在市面上销售的
除草剂种类很多,在选择时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栽培方式,选用安全可靠的
除草剂种类,否则可能造成
除草剂药害,尤其是抛秧田或小苗移栽田应选择抛秧专用
除草剂,如:抛秧灵、抛秧一次净等或丁草胺等安全性高的
除草剂种类,混合追肥或细土进行均匀撒施,田间保持3-4厘米浅水层5-7天。禁用稻草畏、
乙草胺等易产生药害的
除草剂。
六、病虫防治
插秧前2-3天施好“送嫁药”以预防和减少大田螟虫和稻瘟病的发生,每亩秧田用5%锐劲特40ml+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水30kg喷雾。大田防治病虫害要根据植保站的预测以及田间实际情况组织施药防治,尤其对易感稻瘟病的品种及冬种田,应定期观察苗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