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09:46 作者:李先生
目前,我国氮肥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如何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介绍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的方法。
一、实施混施、深施,强化水分管理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与地表施用氮肥相比,将氮肥混合施入表土或土壤表层以下几厘米处,可以减少氮素流失。氮肥制成几毫米或1厘米左右的颗粒肥料深施效果更好。水稻田间试验表明,深施粮肥可达到与面肥相同的产量水平,但氮肥用量可减少1/3左右。但在降雨量大、土质轻、可能淋失的地区,应谨慎采用深施。混施和深施都能减少氨挥发和反硝化损失。适当的水分管理也能提高氮肥的产量。比如有水层的水田往往采用基肥混施,这种混施的效果很差。大部分氮留在地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氮混入土壤中。采用掺氮肥后在无水层灌溉的方法,可以使更多的氮掺入土壤中,从而减少氮的损失。此外,在表面施用氮肥后进行灌溉,使水能够将肥料带入土壤层,也是减少氮素损失的措施之一。
二、选用缓效(长效)肥料
缓释肥是在颗粒状氮肥表面包裹一层薄膜,使其可溶性氮逐渐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减少氮素损失和生物固定。施用缓释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
三、选择施肥时期
根据作物需氮特点,施肥时期能使作物高产,否则禾谷类作物秸秆含氮量高,空粒率高,粮食产量不高。对于生长期较长的作物,氮肥除施基肥外,还应根据作物需氮的特点,分一次至多次追肥,以满足作物的需要,获得高产。
四、因土壤质地施用
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都会影响氮肥的施用。一般来说,沙土的特点是有机质矿化快,保肥性差,应少量多次施用。而粘质土壤有机质矿化较慢,施入的氮肥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被微生物固定,所以保肥性能强,可大可小。而壤土供肥保肥性能极佳,可根据植物的生长期来确定施肥方法。
五、因作物种类施用
不同的植物对氮肥有不同的需求和类型。比如叶菜、茶树、桑树等。收获叶片的植物需要大量的氮,铵态氮是合适的;氯化铵适用于麻、杜仲、黄柏等树皮和纤维植物。硝态氮肥常适用于花卉和果树;同一株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氮素的需求是不同的。一年中,春夏季对氮素的需求量在52%以上,果实膨大期需求量减少。因此,氮肥要适时早施,尤其是果实成熟期,防止贪青晚熟。
六、使用脲酶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脲酶对尿素的水解,使尿素向更深层土壤扩散和移动,从而降低旱地或稻田水表层土壤中铵和氨氮的总浓度,减少氨挥发损失。目前脲酶抑制剂有很多,如邻苯基磷酰二胺、正丁基磷酰三胺和对苯二酚。
七、使用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硝化菌将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从而减少氮素反硝化损失的硝酸盐淋失。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