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23:48 作者:李先生
在晚稻生产中,有双季晚稻和单季晚稻之分,这两种晚稻的生育期和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晚稻的施肥,尤其氮肥的施用时期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要根据晚稻的两种类型分别进行施肥调控。
双季晚稻(后季稻)施肥双季晚稻由于生育期较短,分蘖时就开始穗分化,并在穗分化中进入分蘖盛期,一生中出现—次明显的吸收高峰,即在移栽后2~3周形成吸肥高峰,比单季晚稻的吸收高峰集中而提前,也是属于重叠型。吸肥高峰期不如早稻明显,后期吸肥量比早稻要多。由于晚稻前期水温和土温高不利于根系的吸收,因此,对双季晚稻要注意增加穗肥,在幼穗分化至减数分裂期分两次进行。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施氮肥要控制分次进行。因为后期气温下降较快,过多的氮肥既会引起水稻贪青,推迟成熟而减产,也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根据以上特点,在双季晚稻施肥技术上采用基肥与追肥,穗分化期适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条件下,后期看苗补施粒肥,可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单季晚稻施肥单季晚稻生育期较长,一般在大田的生长期为100~130天,单季晚稻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属于分离型。这种类型晚稻的吸肥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出现在分蘖期,另一个出现在幼穗分化期,并且后期吸肥高峰比前期高,这表明单季晚稻的穗肥更重要。晚稻在抛秧和移栽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基施氮肥的适宜比例在40%~50%,可保持较高的分蘖成穗率,群体的发育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获得适宜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假设施氮总量每亩为12~14公斤,抛秧栽培的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0%∶30%∶30%。移栽施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50%∶30%∶20%。
总之,双季晚稻与单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时期上有差异,前者的原则是:适当重施分蘖肥,体现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则,但是前促不能造成秧苗过旺、无效分蘖多的不良后果。单季晚稻要体现前稳、中攻、后补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重点攻大穗,追肥可分2~3次进行。
另外,晚稻田比早稻田容易出现缺钾现象,晚稻施用钾肥对于壮苗生长和后期抗稻瘟病很重要,也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提高。每亩施钾量以4~6公斤为宜。施用时期可以作一次基肥,或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更佳。
曹一平
单季稻栽培施肥有哪些要点单季稻生长期长, 施肥的重心在基肥和穗肥,基肥以有机肥 为主;拔节期叶色淡时酌施促花肥;抽穗后若叶色落黄,施粒 肥。
主要针对北方单季稻种植区,这些地 区水稻施肥多数以氮、磷化肥为主,钾肥施用量不多。随着水稻产量不断提高,氮肥施用量增加,而造成养分间失衡,从而降低 了氮肥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氮、磷、钾元素相互协调,在此配方方案中可选择二元或三元配方方案。在每亩产水稻500kg以上的 地方,选择氮、磷、钾配方方案,对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质量是有明显效果的。
选择配方应注意钾肥施用,可选用29?40 方案进行施用。
处暑时节晚稻怎么施肥1、在农作物生长方面,随着气温的转凉,素有“秋不凉,籽不黄”之说。多种春作物将进入成熟阶段,正好处暑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到晚上贮存起来,有利于庄稼的成熟,因此各地流行着“暑禾田连夜变”、“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的农谚。就水稻生产来说,处暑时早稻很快就要收获了,主要是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
2、在晚稻生产中,有双季晚稻和单季晚稻之分,这两种晚稻的生育期和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晚稻的施肥,尤其氮肥的施用时期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要根据晚稻的两种类型分别进行施肥调控。
3、双季晚稻(后季稻)施肥双季晚稻由于生育期较短,分蘖时就开始穗分化,并在穗分化中进入分蘖盛期,一生中出现—次明显的吸收高峰,即在移栽后2~3周形成吸肥高峰,比单季晚稻的吸收高峰集中而提前,也是属于重叠型。吸肥高峰期不如早稻明显,后期吸肥量比早稻要多。
4、由于晚稻前期水温和土温高不利于根系的吸收,因此,对双季晚稻要注意增加穗肥,在幼穗分化至减数分裂期分两次进行。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施氮肥要控制分次进行。因为后期气温下降较快,过多的氮肥既会引起水稻贪青,推迟成熟而减产,也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根据以上特点,在双季晚稻施肥技术上采用基肥与追肥,穗分化期适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条件下,后期看苗补施粒肥,可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5、单季晚稻施肥单季晚稻生育期较长,一般在大田的生长期为100~130天,单季晚稻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属于分离型。这种类型晚稻的吸肥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出现在分蘖期,另一个出现在幼穗分化期,并且后期吸肥高峰比前期高,这表明单季晚稻的穗肥更重要。
6、晚稻在抛秧和移栽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基施氮肥的适宜比例在40%~50%,可保持较高的分蘖成穗率,群体的发育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获得适宜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假设施氮总量每亩为12~14公斤,抛秧栽培的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0%∶30%∶30%。移栽施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50%∶30%∶20%。
7、总之,双季晚稻与单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时期上有差异,前者的原则是:适当重施分蘖肥,体现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则,但是前促不能造成秧苗过旺、无效分蘖多的不良后果。单季晚稻要体现前稳、中攻、后补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重点攻大穗,追肥可分2~3次进行。
8、另外,晚稻田比早稻田容易出现缺钾现象,晚稻施用钾肥对于壮苗生长和后期抗稻瘟病很重要,也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提高。每亩施钾量以4~6公斤为宜。施用时期可以作一次基肥,或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更佳。
立秋后水稻能不能施肥立秋在八月份不太适合施肥,要是看水稻叶子什么的发黄长势不好就喷些肥料也行,吸收快。
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
南方单季晚稻和迟熟中稻多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稳~攻中法:此法省肥稳产高产。
主要是提高有效分蘖率、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争高产。特点:壮株大蘖小群体,前期控蘖;仕秆强根,中攻大穗,中后攻结实率和穗重。
3、前促~中控~后补法。此法与“V”字型施肥法类似,重施基肥(占总量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
东北稻区、南方早稻大部分、华北地区麦茬稻等大都采用这种施肥法。其弊端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4、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
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的稻区。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5、底肥一道清施肥法。
整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采用此法,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6、测土配方施肥法。测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
本法可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一生所需各种养分的多少,科学搭配各种养分比例及施用量,合理供应,满足作物一生所需养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施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土壤板结及病虫害。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什么时候播种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 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 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叶面肥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 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4. 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水稻怎样进行合理施肥水稻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因品种、土壤、气候以及耕作、施肥等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一般每生产稻谷和 稻草各100千克,需要吸收氮(N) 1。5 -1。
9千克、磷(P205) 0。8 -1。
0千克、钾(K20) 1。8 -3。
8千克,三者的比例大致是2 : 1 : 30 研究表明,双季早、晚稻由于生育期短,移栽后2 -3周内, 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生育期长,分别于分蘖盛期和幼 穗分化期,有两个吸肥高峰。
(1) “前促”施肥法“前促”以增穗作为主攻目标,将全部 肥料施于水稻生长前期,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 一般是在施用有 机肥和磷、钾化肥的基础上,结合整地将三分之二的氮肥用作基肥 施用,其余三分之一的氮肥,在水稻移栽后5 -7天内作追肥施用, 也有将全部氮肥集中于一次全层基施。
对于双季早、晚稻、单季稻 的早熟品种,而且稻田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采用“前促”施 肥法。 (2) “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这种施肥法是增穗、增 粒、增重三者同时兼顾。
其主要特点是在施用有机肥和磷、钾化 肥作底肥的基础上,约用三分之二的氮肥作为分蘖肥,确保一定 穗数。当总茎数达到40万 -50万时,通过晒田抑制无效分蘖,避 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
其余三分之一的氮肥在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后,约在主茎剑叶露出时作追肥施用,以提高结实率和增加 粒重。 施肥一定要做到前期轰得起、攻而不过头、早发争多穗;中期 控得住、控而不脱肥、壮秆攻大穗;后期保得住、保而不贪青、活 熟争粒重。
这种施肥方式适用于晚熟品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较 高,特别适用于分蘖穗比重大的杂交水稻。 (3) “攻中”、“稳前后”施肥法这种施肥法是在栽足基本苗 的前提下,不要求过多的分蘖,而着眼依靠主穗,争取穗大粒多。
要求达到前期稳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早衰。做法是:将30% 左右的氮肥作基肥或分蘖肥,50%的氮肥作为穗肥,在水稻的穗分 化初期施用,其余的20%氮肥作保花肥(攻粒肥),在抽穗前5 -7 天施用。
必须指出,“攻中”应当在施肥水平低,或前期群体发展 平稳时比较适宜釆用这种方法。在施肥总量较高时,以及每公顷茎 数在675万以上,功能叶片含氮量超过4。
3%时,切不宜釆用攻 穗肥。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