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16:23 作者:李先生
1、播种前施底肥
苜蓿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因此在种植苜蓿之前应该施足底肥。首先要施足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的有机肥,没有腐熟,不能使用。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其次要施足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纯氮4~6kg,速效磷6kg以上,速效钾6kg以上。有些土壤缺少锌、锰和硼这些对苜蓿生长有重要作用的元素,所以在底肥中应该加入适量的微肥。
2、成长期施肥
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根部着生根瘤菌,常结成较多根瘤,固氮能力强。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5∶5。此外根外追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增产效果显著。
苜蓿草生产中根据施用的集中程度可分为撒施、条施、穴施、喷施。
(1)撒施:是将肥料均匀撒布于土壤中。撒施可以深施,也可表施(浅施)。深施就是在撒后用犁把肥料翻入土壤下层,表施则在施后只用耙耙过即可。撒施适用于密植的作物和施肥量较大的情况。撒施的优点是简单,土壤各部位都有养分被苜蓿吸收;缺点是肥料用量大、利用率不高,因为肥料不能全部被利用,同时肥育了杂草,水溶性磷肥与土壤过多接触,容易被固定而降低肥效。
(2)条施与穴施:将肥料施在播种沟和播种穴里就叫条施和穴施。肥料可施在种子的底下,也可施在种子的一侧或两侧。下列情况适合条施或穴施:肥料用量少;作物间距较大,如紫花苜蓿草种子田;容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磷肥;作物根系发育较差,而土壤肥力较低。这种施肥方法的优点是:肥料近根,容易被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料与土壤接触面小,营养元素被固定的程度低,有效时间比撒施长。
(3)喷施:即根外施肥,植物除了根部能吸收养分外,叶子和绿色枝条也能吸收养分。把含有养分的溶液喷到紫花苜蓿草的地上部分(主要是茎叶)叫做根外放肥。根外施肥的优点在于直接供给紫花苜蓿有效养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及转化比根快,能及时补充苜蓿对养分的需要;根外施肥适宜机械化,经济有效。根外施肥要注意下列问题:叶片湿润时间要尽量长;溶液要充分粘附在叶片上;营养液的浓度和酸碱度要适当;溶液要喷在叶背上。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生育期可分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休眠期6个阶段。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适宜气温15-20度,抗寒性强,夏季耐高温中等,根系深,抗旱性强,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6-8为宜。整个生长期对氮、钾需要最多,磷次之。每生产1000千克牧草需要氮12.5千克,磷3.5千克,钾12.5千克。
一、基肥。
土壤肥力的高中低情况不同,因此施肥量的多少是有区别的。通常情况下土壤肥力低的地块,亩产600-800公斤的,建议每亩施用腐熟发酵的有机肥600-800公斤,尿素6公斤,磷酸二铵17-22公斤,氯化钾9公斤,菌肥3-4公斤。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亩产800-1000公斤的,建议每亩施用腐熟发酵的有机肥750-1000公斤,尿素6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氯化钾7公斤,菌肥2-3公斤。土壤肥力高的地块,亩产1000-1200公斤的,建议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500-750公斤,尿素4公斤,磷酸二铵13-17公斤,氯化钾6公斤,菌肥1-2公斤。因未腐熟的新鲜粪便中含有细菌、虫卵很容易将寄生性病毒或其传病害传播给植物根系,造成根系病害,并且养分利用率低,所以建议种植户最好将新鲜粪便经发酵剂腐熟发酵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将物料中的臭味、细菌和虫卵除掉,还能将物料中的有机养分充分释放出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施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追肥。
苜蓿的整个生长周期对氮肥的需要很高,但是每次刈割后需要氮肥和钾肥同时补充,才有利于地上部分叶和杆的同步生长。钾元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素向上传导从而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实践证明苜蓿施用钾肥可以延长生长期,亩增产10%以上。依据土壤肥力的高低,追肥量也是不同的。通常低产田建议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氯化钾4-5公斤,菌肥1-2公斤,中产田建议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氯化钾4-5公斤,菌肥1-2公斤,高产田建议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氯化钾3-4公斤,菌肥1-2公斤。
基肥和追肥中均配合菌肥,是因为菌肥中的复合菌群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可以进行繁殖,并产生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等天然激素,不仅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还能释放深土层中的微量元素,并提高有机质含量,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质越来越肥沃。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苜蓿的寿命一般是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喜中性土壤。PH值6-7.5为宜,6.7-7.0最好。成株高达1-1.5米。 苜蓿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和刈割次数不同,产量差异很大。一般年刈割三茬(辽宁2-4茬),亩产鲜草2000-6000公斤,4-5公斤鲜草晒1公斤干草。 播种 1.种子。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种子田要播种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I级种子;用草地播种Ⅰ、Ⅱ、Ⅲ级种子均可。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3.播种量每亩播种子6.5~8公斤,用草地每公顷11.25~15千克,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50%。4.播种期。因甘肃各地气候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春播。春季土地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播种,春播苜蓿当年发育好产量高,种子田宜春播。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秋播。在中国北方地区,秋播不能迟于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5.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较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2.5厘米。6.播种方法。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覆盖播种)三种。可据据具体情况选用。种子田要单播,穴播或宽行条播,行距50厘米,穴距50×70厘米或50×50厘米或50×60厘米,每穴留苗1~2株。收草地可条播也可撒播,可单播也可混播或保护播种。条播行距30厘米。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种,再耙耱。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条播,可同行条播,也可间行条播,保护播种的,要先条播或撒播保护作物,后撒播苜蓿种子,再耙耱。灌区和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保护播种,保护作物有麦类,油菜或割制青干草的燕麦、草高粱、草谷子等,但要尽可能早的收获保护作物。在干旱地区进行保护播种时,不仅当年苜蓿产量不高,甚至影响到第二年的收获量,最好实行春季单播。混播,紫花苜蓿生长快,分蘖多,枝叶盛,产量高,再生性强,刈割次数多,混播中其他牧草难于相配合,故以单播为宜。但若要提高牧草营养价值、适口性和越冬率,也可采用混播。适宜混播的牧草有:鸡脚草、猫尾草、多年生黑麦草、鹅冠草、无芒雀麦等。混播比例,苜蓿占40%~50%为宜。(三)田间管理 1.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除板结层,以利出苗。2.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3.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利用程度时,要留苗过冬,冬季严禁放牧。4.二龄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间留茬,并进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和收种后,要松土追肥。每次刈割后也要耙地追肥,灌区结合灌水追肥,入冬时要灌足冬水。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6.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结束,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7. 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实率。8.紫花苜蓿病虫害较多,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锈病、褐班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流合剂,托布津等防治。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蝽象,金龟子等。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药防治。但以一经发现病虫害露头,即行刈割喂畜为宜。 新枝绿。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1、中耕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 2、 施肥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条施、撒施和叶面喷施等。 3、灌溉及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较耐旱。同时,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高于禾本科牧草。苜蓿不耐水淹,不适于在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4、田间除草 ⑴ 防除杂草的农作措施。 ①播前深翻地,将表层草种子深埋,使之不能出土。 ②预先翻地、整地。让地表杂草种子提前发芽,在苜蓿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旋耕、耙地,杀死发芽杂草。 ③调整播种期。秋季适当晚播,当杂草处于幼苗或幼株期时,冬前即被冻死。 ④苜蓿条播,人工除草。 ⑵ 化学药剂防除杂草。大面积种植苜蓿时,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目前茎叶处理的除草剂有:普施特、豆施乐、苯达松、阔叶柘、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稳杀得和盖草能的合剂为精克草能)、禾草克等。 5、病虫害防治苜蓿受到病虫害危害后,往往引起茎叶枯黄,或出现病斑,叶片残缺甚至落叶,生长不良,使苜蓿产草量下降,品质变劣,利用年限缩短,因而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粘虫、潜叶绳、甜菜夜蛾、蓟马、盲椿象等。防治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蓟马分别可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喷洒防治。防止粘虫可用菊酯类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杀、夜蛾光或夜蛾净1000倍喷洒。 紫花苜蓿前两茬的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 夏季管理 紫花苜蓿前两茬的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 1 加强水肥,保证苜蓿生长需求 中国5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各地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 cm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当浇灌,但水量不宜太大,喷灌约4-6小时即可。紫花苜蓿第2茬生长期短,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比第1茬有更多的营养积累。返青期没有进行追肥的地块,第1茬苜蓿收割后要结合浇水及时进行追肥。一般每亩追施苜蓿专用肥20-30 kg。 2 关注病虫草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第2茬生长正值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草害。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蓟马和蚜虫等;杂草的生长及危害程度较轻,但要密切注意病害及虫害的发生。防治病虫害可选择以下方法: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g/亩防治,炭疽病可选用10%世高可湿性粉剂60g/亩防治,蓟马、蚜虫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防治。 3 适时收获,防止雨季霉烂 苜蓿第2茬收获时正值雨季,为了防止霉烂尽可能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收割。如果雨天较多,可在苜蓿开花期前后提前或错后刈割,这样虽然产量或品质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整体看得大于失。收割后尽量减少在地里的晾晒时间,打捆后及时送到场院,选择通风避雨处自然风干,避免雨淋。 4 避免牲畜践踏啃食,保证后期生长 苜蓿第1茬收割后,新叶及嫩芽的数量对苜蓿的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此间如果遭到牲畜的践踏或啃食将对苜蓿的后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成片死亡。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看管或加强田间巡视,严禁放牧。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