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浸田及其危害
冷浸烂泥田多分布在山区谷地和丘陵低洼地带,是我国主要低产水田之一,它已成为该地区粮食增产的重要障碍。这些田长期受冷水浸渍,终年水温、土温都低,一般光照较短,有效养分少,土烂泥深,水稻根扎不牢,还有硫酸亚铁和硫化氢一类对水稻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的还原性物质,影响水稻生长。
2、冷浸田补救措施
冷浸烂泥田水稻产量低,其根本原因是缺少水稻根系健壮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要提高冷浸烂泥田水稻单产,就要采取综合措施,清除或减轻制约产量的土壤环境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就是要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加速有毒物质的分解,并注意增加养地作物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冷浸田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补救。
①水利改良,切除冷浸水源:这是改造冷浸田烂泥田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充分发挥其他改良效果的前提条件。在切断冷浸田的冷浸水源时,应在稻田的冷浸水源方向开沟,将其排出田外;要排灌渠系分开,避免串排串灌。对土质粘重的稻田,可以采用明沟与暗沟排水结合的方法,暗沟沟距可因土壤质地而异,土质粘重土壤的暗沟沟距要适度缩小。开沟后地下水位降低,使土壤通气状况改善,促进还原性的化合物氧化,消除有毒物质危害,提高土温,增强微生物活动,增加有效养分,从而有效促进根系生长。
②半旱式栽培:可以采用半旱式栽培的方法种植水稻。将冷浸天田做成垄,水稻种植在垄上,提高水稻的分蘖节和根系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减轻低温冷浸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达到高产高效。
③合理施肥:冷浸田烂泥田一般少氮、磷、钾,施用这些
肥料可改变冷浸田烂泥田的养分状况,结合种植绿肥效果更好。按照配方施肥的技术,当速效磷含量低于有效施用临界水平时,施用磷、钾可显著增产。对于绿肥面积较大的地方,施用未腐熟青肥量较大时,一定要抽早半个月前施用或堆沤后再用。冷浸田烂泥田也容易引起水稻缺锌僵苗现象,适当增施锌肥有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
④水旱轮作:实行水旱轮作以缩短稻田渍水时间。改单种水稻为轮作,把豆科、禾本科和十字花科等作物结合起来,实行水稻一油菜,水稻一豆科等轮作。这样能够使稻田有较长时间排除田间渍水,较彻底地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而提高水稻产量。
⑤其他方面:要求选用耐渍品种、科学管水、适量晒田,破除田边的灌木和杂草,改善光照条件,搞好病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