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16:41 作者:李先生
芦蒿别名蒌蒿,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为芦蒿原产地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云南等地已有人工栽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芦蒿以地上嫩茎叶及地下根状茎供食用,营养丰富,质地脆嫩爽口,并具有独特的清香味,倍受人们的青睐;含有的黎蒿精油,具特殊芳香味;还具有祛风湿,键脾胃,平抑肝火、化痰、助消化,预防牙病之功效,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保健蔬菜。
一、主要品种
云南昆明芦蒿:适合大棚栽培,茎粗,茎叶质量、总产量均占优势,但香味较淡。
小叶白:适合露地栽培,茎粗适中,产量高,始收期较早,纤维少,香味较淡。
白蒌蒿、青蒌蒿、红蒌蒿:后二者纤维多,香味浓。
南京八卦洲是芦蒿产地,近年来,已培育出来“秋优芦蒿”新品种,及其衍生的加工产品。该品种生长期长,香味浓,四季可均衡上市。
二、栽培要点
1.繁殖。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繁殖最适宜时间为6~7月的梅雨季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扦插。取生长健壮、充实、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15厘米左右的插条。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成45度角斜插入土,地面留1~2厘米,压实土壤,灌透水,5~7天,萌芽生根。
⑵分株。距地面5~6厘米处剪去地上茎,将植株连根挖起,分成若干带根单株,按株行距定植。
⑶压条。把地上茎从基部割下,去掉基部老化茎及顶端嫩梢,然后开3~5厘米浅沟,将茎杆平放于沟内,压条顶端翅出土面并压实土壤,浇透水,20天左右即可萌芽。
⑷地下茎。取地下茎剪成8~10厘米长的插条,按20厘米距离开6~10厘米浅沟,将插头朝下斜放在沟内,株距10~15厘米,埋住压条,压条顶端露出地面1厘米即可。灌透水, 7~10天后即可萌生新株。
2.田间管理。
⑴水肥管理及除草。及时灌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疏松,切忌土壤干裂。夏季灌水时间应在早、晚进行,冬季灌水应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宜结合采收进行一次追肥。封行前,要及时结合中耕拔除杂草,中耕时宜浅锄,切忌伤根和锄断地下根茎。
⑵摘心。主茎适时摘心,促进侧芽生长,减少开花、结籽的养分消耗,提高光合能力,积累根部养分,为翌年高产打下基础。
⑶适时覆盖。晚秋于平地割除地上茎秆,同时清除田间枯枝残叶。浅松土,注意勿伤地下根状茎。浇透水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有机复合肥50千克。如设施栽培,可在施肥后5~7天覆盖大棚薄膜。棚内昼温宜在17~23℃,最高不超过25℃,并注意通风降湿。
3.病虫害防治。主要有蚜虫、玉米螟。蚜虫可用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玉米螟可用甲维盐类农药喷雾,农药使用必须注意安全间隔期。
4.采收。嫩茎长到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刀平地面割下,地面不留残桩,但不能损伤地下茎。每次采收芦蒿后,即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和施肥。
三、注意事项
1.多年生注意换茬;2.肥水调控,不耐干旱,土壤保持湿润,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3.有条件可进行设施栽培;4.病虫害防治;5.利用露地和不同设施栽培方式,均衡上市,适时采收,采后肥水一次。
建议:去产地了解品种及栽培特性,引进适合自身环境条件生产的品种,市场上多为大叶青杆品种为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