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7 00:29 作者:李先生
这是水稻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品种一旦混杂退化后,其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可能变劣,就会给生产带来损失。
良种发生混杂退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机械混杂。一个品种常由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移栽、补种、收获、脱粒、晾晒、装运等各环节,都会因注意不够使得其他水稻品种种子混入,导致混杂。
2.天然杂交。即生物学混杂。水稻虽然是自花授粉作物,一般也有2-3%的天然杂交率。天然杂交的后代,会出现各种性状分离,因而在一个品种群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类型。
3.品种本身遗传的变异和性状的继续分离。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遗传性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所以,良种的优良性状在自然的条件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异。此外,有许多推广品种,尤其是一些杂交育成的品种,尚未完全稳定便在生产上推广,必然会出现不同类型。即使已经较稳定的品种,其群体中总还存在一定比例的杂合基因。这些具有杂合基因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生态条件的限制,未能表现出来。但当品种推广后,由于栽培地区的扩大,其所处的生态条件复杂性,形成品种的杂合体异型株(即变异)。
4.栽培条件不良。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在一定的栽培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种植时,各优良性状的发育都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若这些条件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变异,导致品种退化。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