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7 00:08 作者:李先生
番茄青枯病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病菌主要随病株的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病原细菌在病株残体营腐生生活,在土壤中能存活14个月以上。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主要借雨水反溅和灌溉水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家畜等传播途径,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向上部蔓延扩展,使维管束变褐腐烂,茎、叶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应而产生萎蔫。
青枯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的适宜温度20~38℃;最适发病环境土温25℃左右,土壤pH6.6,最适感病生育期在番茄结果的中后期。发病潜伏期5~20天。南方地区发病盛期在6~10月。梅雨期间多雨或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会成片发病。
防治该病的关键在于种植前要做好该病原残体的铲除工作,主要措施:
1、实行轮作。发病严重地块,提倡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5年,与水稻轮作效果更好;
2、加强田间管理。选高燥地,适时早播,提倡营养体育苗,减少根系伤害,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适当增施氮、钾肥,注意中耕技术和调节土壤酸度,及时打去病、老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3、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亩用量125~165克),72.2%普力克1000倍(亩用量100克),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量125克),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量165克),及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亩用量100克)等进行喷雾防治,7~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另外,适当增施P、K肥料可减轻青枯病的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