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同翅目害虫 半翅目害虫 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 双翅目害虫 膜翅目害虫 蜱螨目害虫

梨茎蜂(茎蜂科)

2018-11-23 04:59 作者:李先生  

  梨茎蜂图片,梨茎蜂长怎么样?梨茎蜂怎么防治,梨茎蜂用什么药最有效?梨茎蜂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梨茎蜂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梨茎蜂(茎蜂科) 

    一、中文名称:梨茎蜂

    二、别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折梢虫、截芽虫

  三、学名:Januspiri Okamotoet Muramatsu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北京、河北、四川、山西、武汉、江西、浙江等地梨产区;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西欧等地

五、危害作物:梨、沙果、棠梨等

六、危害方式:嚼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成虫产卵危害春梢。以产卵器将嫩茎锯断一边,而另一边不断,锯梢留于上面,然后将产卵器插入断口下方2~6mm处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1粒,在产卵处的嫩茎表皮上不久可见一黑色小铲状产卵痕,产卵后成虫再将断口下部的叶柄也切断,数日后上部断梢凋萎下垂,变黑枯死,遇风吹落,成为光秃断枝。

梨茎蜂(茎蜂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9~10mm,翅展15~18mm。头部黑色,唇基、上额及上颗须、下颗须、胸部(除前胸后缘两侧)、翅基部、中胸,侧板为黄色外,其余各区部位均黑色。除后足腿节末端及胫节前端褐色外,其余各足均黄色。第1腹节背面黄色,其余各节黑色。雌虫腹部可见9节,第7节至第9节腹面中央具一纵沟,内具一锯齿状产卵器。

2、卵:长椭圆形,略弯曲,长约0.91.0mm。初产卵为乳白色透明,表面光滑,后色稍深。

3、幼虫:老熟体长10~llnun,头部淡褐色,胸、腹面黄白色。体稍扁,头、胸部向下垂,尾端上翘。胸足短小,腹足退化,各体节侧板突出形成扁平侧缘。沿腹部末节背面后缘具一列褐色刚毛,中央部有一褐色硬化突起,上生硬刺,在突起的中央又有一小圆柱状黑褐色突起。

4、蛹:预蛹圆筒形,乳白色,头胸部向下弯,腹部末端不上翘。蛹体长约10mm,全体乳白色。复眼红色,近羽化的变为黑色,后足长达腹部腹面第6节。茧长椭圆形,掠褐色,膜状。

梨茎蜂(茎蜂科) 

九、发生规律:

此虫北京2年发生1代,南方1年发生1代。1年发生1代区以前蛹或蛹过冬,翌年3月底至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飞出被害枝,4月上旬产卵,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幼虫已蛀人老枝,8月上旬全部进入休眠,10月中旬开始变为预蛹,当年12月下旬或翌年1月上旬开始化蛹,2月下旬结束。2年发生1代区以老熟幼虫于2年生被害枝内做茧越冬。翌年9~10月于枝内化蛹再次越冬,第3年的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

成虫羽化后于枝内停留3~6天才于被害枝近基部咬1圆形羽化孔,于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从羽化孔飞出。成虫白天活跃,飞翔于寄主枝梢间,早晚及夜间停息于梨叶反面,阴雨天活动甚差。寄主尚未抽梢时,成虫大都栖息于附近作物及果树上。成虫取食花蜜与露水,对糖醋液、糖蜜、酒无趋,也无趋光性。出枝当日即可交尾产卵,产卵多于中午前后进行,单雌卵量为54粒左右。

孵化幼虫蛀食嫩茎髓部,并排粪便于其中,被害嫩茎日久变黑褐,脆而易断,然后向下蛀食老枝,并于老枝内蛀食成弯曲的长椭圆形空穴。穴壁光滑,幼虫危害至老熟后于穴内调头向上,作一褐色膜状薄茧,不食不动,进入休眠。每一被害梢内仅有1头幼虫,或以幼虫越冬或隔几月后变为预蛹,然后于原处化蛹,据江西南昌观察,卵期28~56天,幼虫取食期50~60天,老熟后进入化蛹,蛹期42~65天,雌成虫寿命6~14天,雄成虫寿命3~9天。

梨茎蜂(茎蜂科) 

十、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虫枝条,并集中烧毁或深埋。4月,于成虫产卵结束后,及时剪除被害梢,剪除部位应在断口下方1.0~1.5cm处。

2、成虫羽化时,可利用群栖与背光习性,于早晚或阴天捕捉成虫或用黄板粘杀成虫。

3、于成虫发生高峰期喷布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效果均好。

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梨茎蜂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下一篇:梨实蜂(叶蜂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