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2023-11-30 02:45 作者:李先生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主要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大斑病在河南省主要为害豫西冷凉地区的春播玉米,严重时发病达到7-9级。夏播玉米基本不发病。

(1)为害症状:王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2)发生规律:玉米大斑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玉米感病品种的感病程度,但与环境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90%以上。在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时,则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一般情况下,平川水地较山丘早地发病重,连作较倒茬发病重,多雨年份较干早年份发病重,种植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发病重,士地将脊薄者较土地肥沃者发病重。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大,雨日较多,加之8月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连作地、排水不良的低注地以及田间密度高、郁闭、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要点: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②实行轮作,倒茬制度,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③喷药防治。在王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很性粉剂、80%代森锰锌

如何防治玉米小斑病?

(1)为害症状:玉米小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后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大小、形状因受叶脉限制而有差异,病斑表现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椭圆形病斑,一种是长条形病斑,大小(5-10)毫米x(3-4)毫米,此外,在抗病品种上有的仅表现为圆形坏死小斑点。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满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抱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3)防治要点: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玉米抽穗前后,病情打展前开始喷药。喷药时先摘除底部病叶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均加水500倍进行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以500~8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50-70千克。7-10天1次,共喷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玉米疯顶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发病症状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