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症状与诊断:
生菜菌核病主要为害生菜、莴苣、甘蓝、番茄萝ト、菜豆、茄子、辣椒、马铃薯、黄瓜、胡萝卜等蔬菜的茎基部。茎基部染病,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斑,扩大后呈褐色,使茎基部腐烂,植株精菱死亡。田间湿度高时,病部表面密生一层白色絮状菌丝体,并产生初呈白色后变黑色的鼠粪状菌核。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主要发生在茎基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3~6月,秋季在9~11月。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北方地区3~4月气温回升到5~30℃,只要土壤湿润,菌核就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成熟即喷出,形成初次侵染。子囊孢子萌发先侵害植株根茎部或基部叶片。受害病叶与邻近健株接触即可传病。菌核本身也可以产生菌丝直接侵入茎基部或近地面的叶片。发病中期,病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形成的新菌核萌发后,进行再次侵染。发病后期产生的菌核则随病残体落人土中越冬。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对病害发生程度影响很大。新建保护地或轮作棚室土中残存菌核少,发病轻,反之发病重。菌核形成和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并要求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达85%以上,病害发生重,在65%以下则病害轻或不发病。
防治措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