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铜症状
作物缺铜生长瘦弱,新生叶失绿发黄,呈调萎干枯状,叶尖发白卷曲,叶绿黄灰色,叶片上出现坏死的斑点,分蘖或侧芽多,呈丛生状,繁殖器官的发育受阻,禾本物作物一般对铜比较敏感,缺铜时,新叶呈灰绿色,卷曲,发黄,老叶在叶舌处弯曲或折断,叶尖枯萎,叶鞘下部有灰白色斑点,有时扩展成灰色条纹,最后干枯死亡。分蘗多,呈丛生状,分蘖大多不能成穗,或抽出的穗扭曲畸形,不结实或只有少数瘪粒。果树缺铜,叶片失绿畸形,枝条弯曲,出现长瘤状物或斑块,甚至会出现顶梢枯并逐渐向下发展,侧芽增多,树皮出现裂纹,并分泌出胶状物,果实变硬。
土壤中铜的含量、形态及有效性
土壤含铜量在3~300kg/kg之间,平均为22kg/kgs土壤含铜量与成土母质、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多种因素有关。
土壤铜的形态有作物难以利用的矿物态、有机络合态和对作物有效的交换态、水溶态。
影响铜有效性的因素很复杂,一般认为有机质是降低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有机质对铜有很强的络合和固定能力,有机质与铜形成的有机螯合态铜被牢固地吸附在有机物上面不能被作物利用。因此,缺铜多发生在新开垦的泥炭土和沼泽腐泥土上。
实践证明,在排干的沼泽土上进行种植时,施用铜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此外,土壤有效铜的含量有随质地变粘、pH值下降而增高的趋势。石灰性土壤中的铜有效性低。因此石灰性土壤、砂质土壤可能缺铜。
常用铜肥的种类和施用方法
铜肥品种有硫酸铜、氧化铜、螯合态铜、含铜矿渣等。
1、按作物对缺铜反应敏感性施用铜肥,大致可将作物分成三类:(1)对缺铜反应敏感作物,如:麦类、洋葱、花椰菜、胡萝卜等;(2)对缺铜反应较敏感作物如马铃薯、黄瓜、番茄、果树等;(3)对缺铜反应一般作物,如玉米、大豆、油菜等,X#夬铜敏感的作物,施铜肥肥效高,应优先考虑施用铜肥。
2、根据土壤有效铜含量施用铜肥,当土壤有效铜低于4毫克/千克土时,施铜肥有一定效果,有效铜量低的土壤,施用效果显著。
3、常用铜肥是硫酸铜,施用方法有基施、喷施和作种肥。
基肥:每亩用硫酸铜0.7~lkg,拌细干土10~15kg,开沟施用播种行两侧,每隔3~4年施一次。种肥:拌种,每kg种子拌硫酸铜l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均匀地喷在种子上,阴干后即可播种。浸种:取硫酸铜加水配成0.01%~0.05%的溶液,将种子放入浸泡12~24小时,捞出阴干后播种。
喷施:将硫酸铜配成0.02%~0.2%的溶液,在作物苗期至开花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每次每亩用肥液50~7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