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小麦全蚀病怎么防治?

2023-11-29 10:31 作者:李先生  

小麦全蚀病分布为害: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典型的根部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今已扩展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东等地。

小麦全蚀病症状:

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幼苗感病,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了黑褐色。在潮湿情况下,根茎变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脚”症状。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

小麦全蚀病病原 Gucumanomyces armin称禾顶囊売,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匍匐菌丝粗壮,栗褐色,有隔。分枝菌丝淡褐色,形成两类附着枝:一类裂瓣状,褐色,顶生于侧枝上;另一类简单,圆简状,淡褐色,顶生或间生。

小麦全蚀病发生規律:

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体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除土壤中的病菌外,混有病菌的病残体和种子亦能传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但以苗期侵染为主。病菌可由幼苗的种子根、胚芽以及根颈下的节间侵入根组织内,也可通过胚芽稍和外胚叶进入寄主组织内。12~18℃的土温有利于侵染。因受温度影响,冬麦区有年前、年后两个侵染高峰,冬小麦播种越早,侵染期越早,发病越重,全蚀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不重要。小麦、大麦等寄主作物连作,发病严重,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和玉米复种有利于病菌的传递和积累,土质轻松,碱性,有机质少,氮、磷缺乏的土壤发病均重。不利小麦生长和成熟的气候条件,如冬春低温和成熟期的干热风,都可使小麦受害加重。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较退现象,一般表现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4个阶段,达到病峰期后,继续种植小麦和玉米,全病衰退,一般经1~2年即可控制为害。

小麦全蚀病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药剂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来预防。种子处理:可用12.5%硅菌胺悬浮剂200ml、2.5%略菌脂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ml+200ml、3%苯醚甲环悬浮种在剂400-600m1、10%多微可混性粉剂300~400g、6%戊唑醇种子处理剂50ml,2.5%略菌悬浮剂100-200ml拌麦种100kg:或用25%丙环唑乳油种子重量的0.1%-0.2%、12.5%烯唯醇可湿性粉剂种子重量的0.2%拌种。在拌种的基础上,在返青找节明进行药剂灌根,可以用30%苯甲环唑·丙环唑孔2030g/亩、1:5%多抗需素可湿性粉剂80-160g/面+25%菌乳油45~54m1/亩、40%是油20-30m/面、2.59%路悬浮剂20~40m1/宙,对水80-100g,顺麦垄淋浇于小麦基部。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小麦黑穗病防治方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