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同翅目害虫 半翅目害虫 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 双翅目害虫 膜翅目害虫 蜱螨目害虫

褐点粉灯蛾(灯蛾科)

2018-11-19 11:45 作者:李先生  

  褐点粉灯蛾图片,褐点粉灯蛾长怎么样?褐点粉灯蛾怎么防治,褐点粉灯蛾用什么药最有效?褐点粉灯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褐点粉灯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褐点粉灯蛾(灯蛾科) 

    一、中文名称:褐点粉灯蛾

    二、别名:粉白灯蛾

  三、学名:Alphaeaphasma (Leech)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柿、梅、桃、桑、梓及其他许多果树、经济林木、药用植物、粮食作物、蔬菜、观赏植物等。据初步记载,其寄主植物分属5594111种之多。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害寄主叶片。初龄幼虫,常在寄主植物上用白色细丝织成半透明的网,幼虫群聚于网下食害,将叶片的表皮、叶肉全部食光,有的叶缘被食成缺刻。叶片受害后卷曲枯黄,继后变为棕褐色,有时幼虫将几个叶片用丝纠缠在一起,隐居其中危害,3龄以后幼虫食量大增,常使被害寄主树势削弱,严重时整株树体干枯死亡。

褐点粉灯蛾(灯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约20mm,翅展约56mm,雄蛾体长约16mm,翅展约30mm。体白色,头部腹面橘黄色,两边及触角黑色,触角干上方白色。下唇须黑色,基部黄色,颈板边缘橘黄色。翅基片基部具黑点,胸足黄白色,前足基节橙黄色,其余各节上方黑色,腹部背面橙黄色,基部有白毛,背面、侧面及亚侧面各具一列黑点,腹面白色。前翅前缘脉上有4个黑点,内横线、中线、外横线、亚外缘线为一系列灰褐色点;后翅亚外缘线为一系列褐点。

2、卵:圆形,直径为0.35~4.0mm,浅红或浅黄色,常堆集并排列成数层。卵块表面覆盖细密的浅红色绒毛。

3、幼虫:老熟体长23~40mm,头淡玫瑰红色,体深灰色,稍有金属光泽。体具毛瘤,为浅茶色,其上密生黑色与白色的长刺毛,前胸背板黑色,胸足黑色,腹足与臀足红色,腹足趾钩单序弦月形。

4、蛹:红褐色,圆锥形,于后胸与第1腹节处缢缩,第4腹节背腹面后缘、第5~6腹节背腹面前、后缘,第7腹节背腹面前缘均具突边板,各节前缘突边板上疏生刻点,后缘突边板则光滑。臀棘着生红褐色长短不等的细刺。末端呈圆盘状。茧白色,椭圆形,丝质薄而呈半透明状,长约为26mm,茧外混杂有幼虫脱落的长毛。少数幼虫不吐丝结茧。

褐点粉灯蛾(灯蛾科) 

九、发生规律:

此虫南方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共7龄,自3龄后食量大增,扩散加强,蔓延危害其他植物,老熟后从枝叶上沿树干爬下,于地面枯枝落叶处或其他角落或洞穴缝隙中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交尾多于野外寄主植物叶片上,卵产于寄主叶背面,单雌卵量为500粒左右,卵期约10~23天。幼虫危害至秋末陆续老熟结茧化蛹,以蛹越冬。

 

十、防治方法:

1、初孵幼虫具群居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果树害虫进行人工摘除卵块或初孵群居幼虫,集中烧毁。3龄后的幼虫开始分散,可振落枝上幼虫,集中处死。

2、清扫地面枯枝落叶及其周围被害植株附近的隐蔽场所,消灭越冬蛹。

3、成虫盛发期设置灯光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时应在幼虫3龄以前喷布80%敌百虫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及多种触杀剂农药,均有良好的防效。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褐点粉灯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窠蓑蛾(蓑蛾科) 下一篇:花布灯蛾(灯蛾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