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小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2023-11-21 06:27 作者:李先生  

名称:小地老虎
学名: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小地老虎幼虫 分布与危害 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别名黑地蚕、切根虫、土蚕。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是牡丹生长中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食性杂。许多花木、幼苗均受其害,除为害牡丹外,还为害香石竹等花卉。
为害特点:该虫是以幼虫咬食地面处根茎为害,导致缺株,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3毫米,翅展40—54毫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两对横纹,翅基部淡黄色,外部黑色,中部灰黄色,并有1圆环,肾纹黑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翅周围浅褐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栉齿状。
卵为馒头形,直径0.5毫米,高0.3毫米,表面有纵横隆起纹,初产时乳白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37-47毫米,圆筒形,全体黄褐色,表皮粗糙,背面有明显的淡色纵纹,满布黑色小颗粒。
蛹长8-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
发生规律 在我国长江流域,1年发生4代。以蛹及幼虫在土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发生最多,为害最重。1—2龄幼虫群集幼苗顶心嫩叶,昼夜取食,3龄后开始分散为害,共6龄。白天潜伏根际表土附近,夜出咬食幼苗,并能把咬断的幼苗拖人士穴内。其他各代发生虫数少。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吃糖、醋、酒味的发酵物。卵散产于杂草、幼苗、落叶上,而以肥沃湿润的地里卵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及时清园,适时中耕除草,秋末冬初进行深翻土壤,减少虫源。
(2)人工捕杀,清晨在缺苗、缺株的根际附近挖土捕杀幼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5)在幼虫发生盛期,傍晚在苗或植株根际,灌浇50%辛硫磷1000倍液。 防治药械

  
花卉种植管理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褐云玛瑙螺的危害与防治 下一篇:蓟马的危害与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