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同翅目害虫 半翅目害虫 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 双翅目害虫 膜翅目害虫 蜱螨目害虫

角蜡蚧(蜡蚧科)

2018-11-05 04:52 作者:李先生  

  角蜡蚧图片,角蜡蚧长怎么样?角蜡蚧怎么防治,角蜡蚧用什么药最有效?角蜡蚧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角蜡蚧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角蜡蚧(蜡蚧科) 

    一、中文名称:角蜡蚧

    二、别名:矢坚蚧、箭头蚧、矢根介壳虫、箭头介壳虫、白恹

  三、学名:Ceroplastesceriferus Anderson

四、分部地区: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山东、陕西、浙江、上海等。

五、危害作物:茶、桑、柑桔、枇杷、无花果、荔枝、杨梅、芒果、石榴、苹果、梨、桃、李、杏、樱桃等。

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成、若虫危害枝干。受此蚧危害后叶片变黄,树干表面凸凹不平,树皮纵裂,致使树势逐渐衰弱,排泄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严重者枝干枯死。

角蜡蚧(蜡蚧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短椭圆形,有时宽大于长,不太突起,6-7.5毫米长,长者可达9.5毫米,宽8.7毫米,5.5毫米。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足不大,短粗;胫跗关节不硬化;爪冠毛粗,端非特殊膨大。气门路宽,特别是体缘处有10-12个五格腺之宽度,气门刺粗,锥形,集成直角三角形之刺区,其直角向背延伸,角顶有最大之一刺存在。多格腺在足之基节附近成群分布,在前四腹节腹板上形成横列,其他腹节腹板上则形成很宽的带。复孔在体腹面者为椭圆形二格腺,集成宽亚缘带,在体中部特别是口器旁有大量数目,体背之复孔除体侧有6-7块空白区外,其他区均密被复孔;复孔有:椭圆形者大多限于体之亚缘区,四方形者则在体中部,三角形者在全体均有分布。缘毛短而少,稀疏分布,仅尾叶端上缘毛较长。雌蜡被灰白色,死体则为褐黄色,并略呈红色,前端三块,侧边每侧二块,端一块,背面一块无。

2、卵:椭圆形,长0.3mm,紫红色。

3、若虫:初龄扁椭圆形,长0.5mm,红褐色;2龄出现蜡壳,雌蜡壳长椭圆形,乳白微红,前端具蜡突,两侧每边4块,后端2块,背面呈圆锥形稍向前弯曲;雄蜡壳椭圆形,长2-2.5mm,背面隆起较低,周围有13个蜡突。雄蛹 1.3mm,红褐色。

角蜡蚧(蜡蚧科) 

九、发生规律:1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翌春继续为害,6月产卵于体下,卵期约1周。若虫期80-90天,雌脱3次皮羽化为成虫,雄脱2次皮为前蛹,进而化蛹,羽化期与雌同,交配后雄虫死亡,雌继续为害至越冬。初孵若虫雌多于枝上固着为害,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为害。每雌产卵250-3000粒。卵在4月上旬-5月下旬陆续孵化,刚孵化的若虫暂在母体下停留片刻后,从母体下爬出分散在嫩叶、嫩枝上吸食为害,5-8天脱皮为二龄若虫,同时分泌白色蜡丝,在枝上固定。在成虫产卵和若虫刚孵化阶段,降雨量大小,对种群数量影响很大。但干旱对其影响不大。

 

十、防治方法:

1、苗木检验:发展新茶园需从外地引人种苗的,应严格检查,引入不带角蜡蚧的苗木。

2、修剪台刈:对受害重、茶树树势衰败的茶园,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措施,修剪时期应在角蜡蚧卵孵化盛末期,深修剪深度应剪去蓬面1520厘米。修剪下或台刈下的茶树枝叶应清除出园外,集中堆放,以便使天敌返回茶园。

3、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以保护天敌繁殖。

4、药剂防治:百叶若虫量达到15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田间卵孵化盛末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须将角蜡蚧栖息部位全部喷湿。药剂可选用45%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  5%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2. 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液等。在秋茶结束后,可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角蜡蚧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矢尖蚧(盾蚧科) 下一篇:糠片蚧(盾蚧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