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凤仙花褐斑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2023-10-28 02:32 作者:李先生  

凤仙花褐病又称风仙花叶病,在南北各地均有发生。此病害主要危害凤仙花叶片,并且在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那大家知道凤仙花褐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有哪些吗?下面就让耕种帮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凤仙花褐病的危害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凤仙花褐病的传染途径

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凤仙花褐病的防治方法

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以上就是耕种帮为大家介绍的凤仙花褐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为了避免此病害的发生,大家一定要及时防治,希望耕种帮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蔓延至嫩茎、花、果。感病的叶片初在叶表面上出现零星不规则状的白色粉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面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初秋,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圆点,后逐渐色变深呈黑褐色。病叶后期变枯黄、扭曲。

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病菌在凤仙花的病残体和种于内越冬,翌年发病期散放子囊孢子进行初次浸染。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浸染。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过密。通风不良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应有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不过量施氮肥

②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

③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

1、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

①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②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③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西葫芦高温障碍防治方法 下一篇:如何延长百合花花期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