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3:36 作者:李先生
茄子黑心病茄子坐果后遇到低温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病的一种病害,那大家知道茄子黑心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吗?下面就让耕种帮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病害症状:茄子黑心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并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干枯脱落,成为光杆。剥开根和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二、发病条件:茄子黄萎发病较重与病源因素,气候因素,栽培因素关系密切。
1、病源因素:茄子黑心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带菌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黑心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迎茬或邻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特别是各家房前屋后小菜园,基本上是重迎茬和邻茬栽培,所以病更重。
2、气候因素: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低温是病害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
3、栽培因素:土质粘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发病均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黑心病暴发。
三、防治技术:黑心病菌生存力强,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要坚持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茄子黑心病。
1、选用抗病品种:凡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叶面茸毛多,叶色浓绿或紫色的品种较抗病,如郭庄长茄等。
2、栽培措施防治:
⑴轮作倒茬。和茄科作物实行五年轮作,好不要和茄科作物邻作。选用葱蒜茬和大田茬栽茄子。
⑵科学施肥。亩施腐熟农肥3-4立方米,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10公斤左右,钾肥10-15公斤,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
⑶合理密植。密植植株封垄早,减轻地裂伤根。栽植密度以60×30厘米为宜。
⑷提高定植质量。茄子定植时要坚持‘四不’: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选择晴暖天气定植,做到定植不过早;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做到定植不伤根;以早晚栽苗为好。中午烈日下不栽苗;栽苗以埋平土坨为宜。不可过深。栽苗时要覆盖地膜,好再加扣上小拱棚,做到双膜覆盖。
⑸巧管水肥。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尽量少浇水,需要浇水时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防止阴冷天气浇水,以免引起黑心病暴发。7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使土壤不干不裂,减小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在门茄现蕾期,用奇农素10克+赤霉素0.25克+硼肥100克+尿素50克加水15公斤,10天喷一次,直到停止开花时止,可使花果成倍增加,增强抗病力。
四、药剂防治
⑴奇农素10克+的确灵杀菌杀线剂5克,加水15公斤,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浇灌茎基部,每株灌药液150-200克,5-7天灌1次,连灌2次。
⑵奇农素10克+硫酸铜25克,加水15公斤喷湿全株。
以上就是耕种帮为大家介绍的茄子黑心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大家了解了吗?对于茄子黑心病一定要预防和防治相结合,希望耕种帮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病害症状。茄子黑心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并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干枯脱落,成为光杆。剥开根和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二、发病条件。茄子黄萎发病较重与病源因素,气候因素,栽培因素关系密切。
1、病源因素:茄子黑心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带菌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黑心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迎茬或邻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特别是各家房前屋后小菜园,基本上是重迎茬和邻茬栽培,所以病更重。
2、气候因素: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低温是病害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
3、栽培因素:土质粘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发病均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黑心病暴发。
三、防治技术。黑心病菌生存力强,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要坚持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茄子黑心病。
1、选用抗病品种:凡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叶面茸毛多,叶色浓绿或紫色的品种较抗病,如郭庄长茄等。
2、栽培措施防治:⑴轮作倒茬。和茄科作物实行五年轮作,好不要和茄科作物邻作。选用葱蒜茬和大田茬栽茄子。⑵科学施肥。亩施腐熟农肥3-4立方米,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10公斤左右,钾肥10-15公斤,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⑶合理密植。密植植株封垄早,减轻地裂伤根。栽植密度以60×30厘米为宜。⑷提高定植质量。茄子定植时要坚持‘四不’: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选择晴暖天气定植,做到定植不过早;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做到定植不伤根;以早晚栽苗为好。中午烈日下不栽苗;栽苗以埋平土坨为宜。不可过深。栽苗时要覆盖地膜,好再加扣上小拱棚,做到双膜覆盖。⑸巧管水肥。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尽量少浇水,需要浇水时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防止阴冷天气浇水,以免引起黑心病暴发。7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使土壤不干不裂,减小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在门茄现蕾期,用奇农素10克+赤霉素0.25克+硼肥100克+尿素50克加水15公斤,10天喷一次,直到停止开花时止,可使花果成倍增加,增强抗病力。
四、药剂防治。防治处方:⑴奇农素10克+的确灵杀菌杀线剂5克,加水15公斤,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浇灌茎基部,每株灌药液150-200克,5-7天灌1次,连灌2次。⑵奇农素10克+硫酸铜25克,加水15公斤喷湿全株。
1、病源因素:茄子黑心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带菌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黑心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迎茬或邻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特别是各家房前屋后小菜园,基本上是重迎茬和邻茬栽培,所以病更重。
2、气候因素: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低温是病害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
3、栽培因素:土质粘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发病均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黑心病暴发。
茄子黑心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病菌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发病,带病种子可将病害远距离传播。土壤中的病菌,从幼根侵入,在导管内大量繁殖,随体液传到全株,病菌产生毒素,破坏茄子的代谢作用,引起植株死亡。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9~24C,30℃以上停止发展,菌丝、菌核在60℃、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造成的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茄子定植至开花期,平均气温低18~C的天数多,雨量大,浇凉的井水发病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底肥不足,定植过早,覆土过深,起苗时伤根多,过于稀植,土壤易龟裂,连作地块发病重。
1.选用抗病品种。如长茄1号、黑又亮、长野郎、冈山早茄等。
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留种,或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直接播种。
3.农业防治。实行轮作3~4年;无病土育苗;施足腐熟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烧毁。
4.药剂防治。苗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加96%硫酸铜1000倍液灌根后带药移栽,或定植时用50%多菌灵药土(亩用1公斤药加40~60公斤细干土拌匀)穴施。
5.嫁接换根用野茄2号、云南野茄、日本赤茄、托洛巴姆(日本砧木)、CRP(韩国砧木)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可收到95%以上的防效。嫁接时必需用无菌土培育接穗,防止接穗带菌,否则影响防效。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