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6-12-19 21:49 作者:李先生
植株徒长,过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或连续阴雨,高温高湿,能造成该病大发生。低洼地、排水条件差、土壤湿度大的花生地病害重。常年连作地病害重。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在适宜的环境下产生担孢子,主要是借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为害,造成果树木质部腐烂,影响树体。果园中土壤贫瘠,干旱、管理粗放、树势较弱该病发生较严重。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表越冬,菌核次年萌发菌丝侵染花生,病部长出菌丝接触健株并传染,产生的菌核可借风雨、水流等进行传播。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8℃,最适28~31℃。菌核在12~15℃开始形成,以30~32℃形成最多,40℃以上则不形成。高温多雨、积水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田间郁闭发病重。前茬水稻等纹枯病重的花生纹枯病也较重。水地较旱地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