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18:27 作者:李先生
玉米花叶条纹病是玉米生长生育期很容易感染的病虫害,下面就让耕种帮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花叶条纹病的防治方法。
一、玉米花叶条纹病为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受寄主抗病性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症状多样。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呈虚线状排列,以后发展成实线。病部继续呈不规则状扩大,不受叶脉限制,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的条纹,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可包围健部,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略呈圆形的绿,叶片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苞叶、叶鞘、雄花穗有时出现褪绿,植株矮小,其高度有时只为健株的1/2~1/3,不能抽穗或迟抽穗而不结实。病株茎细,根部不发达或萎缩。
二、玉米花叶条纹病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2)环境:①冬季气温偏高,利于蚜虫安全越冬,发病重。
春季旱情较重,有利于蚜虫的爆发,而干旱使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可加重病情。
(3)栽培:蚜虫发生密度大,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草荒重,易发病。
偏施氮肥,少施微肥,可加重病情。
三、玉米花叶条纹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②调整玉米播期,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发病生育期相吻合。③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增施有机肥,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地减轻该病的发生。④在田间尽早拔除病株。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冬前或春季及时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尤其多年生杂草,压低蚜虫虫口基数。⑤及时防治蚜虫。
以上就是耕种帮为大家介绍的玉米花叶条纹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耕种帮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治方法
(1)对无病地区,应对引进麦种进行检验。上要求麦种带毒率如超过5%时,就不让进口或引入无病区作麦种用(只能作食用)。检验方法有两种:过去采用在麦种中随机取样作萌发,萌发后取麦叶汁液在枯寄主植物上作病毒鉴定;现在采用病毒抗血清的反应测定。此外,在温室中要直接检验麦苗发病率时,必须提高室温到30℃左右,并加强光照(1000支烛光),否则不易显症。
(2)在已经发病麦田,不宜用本田或本麦区留种,而应采用无病田或无病区麦种。在有些麦田发病较少,当在病株症状明显时期(扬花前)进行拔除,可连续拔除病株3年、病害可以趋于消灭。
1.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二是春玉米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
2.药剂防治在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及时喷药2-3次。药剂参照麦蚜防治。
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变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烂。
发病规律:
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初春,越冬蚜虫复苏后,在新长出的带毒杂草嫩叶上取食而获毒,有翅蚜虫迁飞将病毒传播到春玉米及杂草上,以后在春、夏玉米上为害,造成病害流行。夏玉米收获后,蚜虫又回到杂草上越冬。6-7月份如天气干旱,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而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发病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晚播均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二是春玉米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2.药剂防治在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及时喷药2-3次。药剂参照麦蚜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