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咋做好稻曲病防治工作?

2023-10-15 02:48 作者:李先生  

稻曲病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

此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此病以菌核在土壤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因此水稻破口至齐穗这段时期是侵染的重要时期。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广大农户在近期开展一次稻曲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后期水稻安全收获。

防治方法:大田防治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3~5天),亩用25%戊唑醇100克加20%井岗霉素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易感稻曲病品种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气时,在水稻破口中期(水稻破口50%左右)还需再施药1次。

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大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呈逐年重发态势,抓住水稻破口时期,做好稻曲病防治工作。

稻曲病又叫“灰包”、“谷壳”,近年来在红塔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上时有发生。水稻被害后造成瘪谷,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碎米率增加,出米率降低。同时,由于病米和菌核混杂在健米中,很难淘洗干净,人畜吃了还会发生中毒反应。

稻曲病在水稻扬花灌浆期发生,病菌在水稻的颖壳内形成菌丝体,将内外颖撑开而外露,并且逐渐增大,后形成黄绿色、象球形的稻曲。稻曲初呈黄褐色而平滑,外有被膜,成熟后被膜破裂,龟裂的表层布满粉状的孢子,且略带粘性而不易脱落。

防治稻曲病,主要掌握好防治的关键时期。次在水稻圆包期,第二次在水稻齐穗期。每亩用40%菌核净100克或20%井冈霉素80—100克,兑水60—75公斤混合均匀进行喷雾。

稻曲病又叫“灰包”、“谷壳”,近年来在红塔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上时有发生。水稻被害后造成瘪谷,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碎米率增加,出米率降低。同时,由于病米和菌核混杂在健米中,很难淘洗干净,人畜吃了还会发生中毒反应。

稻曲病在水稻扬花灌浆期发生,病菌在水稻的颖壳内形成菌丝体,将内外颖撑开而外露,并且逐渐增大,后形成黄绿色、象球形的稻曲。稻曲初呈黄褐色而平滑,外有被膜,成熟后被膜破裂,龟裂的表层布满粉状的孢子,且略带粘性而不易脱落。

防治稻曲病,主要掌握好防治的关键时期。次在水稻圆包期,第二次在水稻齐穗期。每亩用40%菌核净100克或20%井冈霉素80—100克,兑水60—75公斤混合均匀进行喷雾。

大田防治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3~5天),亩用25%戊唑醇100克加20%井岗霉素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易感稻曲病品种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气时,在水稻破口中期(水稻破口50%左右)还需再施药1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棉花蕾期应主要防治哪些病虫害呢? 下一篇:葡萄疏花序有啥讲究?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