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食性害虫。初孵幼虫群集危害,2龄后逐渐分散取食叶肉,4龄后进人暴食期,5~6龄幼虫占总食量的90%。幼虫咬食叶片、花、花蕾及果实,食叶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成光秆。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体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侧面有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内、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中间有3条白色斜纹,后翅白色。卵扁平半球形,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外覆盖灰黄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5~50毫米,幼虫共分6龄。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变化大,如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等,从中胸至第九腹节背面各有一对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蛹长15~20毫米,红褐色,尾部末端有一对短棘。
斜纹夜蛾在海南省一年发生5~6代,是一种喜温性害虫,发育适宜温度28~30℃,危害严重时期6~9月。成虫昼伏夜出,以晚上8~12时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对糖、酒、醋液及发酵物质有趋性。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分叉处,每雌产卵3~5块,每块约100多粒。大发生时幼虫有成群迁移的习性,有假死性。高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后,一般白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中,多在傍晚后出来活动危害,老熟幼虫在1~3厘米表土内或枯枝败叶下化蛹。
斜纹夜蛾防治措施:
①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杀,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灯诱蛾,也可用糖醋液或胡萝卜、甘薯、豆饼等发酵液,加少许红糖、敌百虫进行诱杀。
②人工捕杀。利用成虫产卵成块、初孵幼虫群集危害的特点,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摘卵和消灭集中危害的幼虫。
③生物防治。在幼虫初孵期用复合病毒杀虫剂虫瘟一号1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④化学防治。抓住幼虫在3龄前群集危害和点片发生的阶段,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施药。幼虫4龄以后因昼伏夜出危害,施药宜在傍晚前后进行。可选用下列药剂: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7.5%虫霸乳油3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20%菊马乳油2000倍液、40%氰戍菊醋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