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01:58 作者:李先生
玉米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增产的基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用高产、抗病杂交玉米良种,确保达到预定的产量指标。主要选用品种为海禾1号、海禾14、北玉2号、北玉20、雅玉78、雅玉889等。
(2)抓住节令、适时播种。根据创建区域的实际情况,要求在4月20日—5月10日播种结束。并要求农户育足预备苗用于查苗补缺。
(3)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措施。
(4)合理施肥、施足底肥,N、p、k配合施用。亩施用有机肥1500公斤、普钙肥5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1公斤做底肥。次中耕追肥亩施尿素(苗肥)10公斤,第二次中耕追肥亩施尿素(穗肥)15公斤,第三次追肥要根据长势情况亩酌施尿素(粒肥)5公斤。
(5)规范化种植、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双行条播,大行距3—3.2尺,小行距1.2尺,株距0.8—0.9尺,亩密度保证在4000—4500株。
(6)抓好抗旱,排涝措施。在有旱情时,有条件的区域做到引水抗旱保苗,确保玉米生长健壮,防止因缺水造成幼苗枯死所引起的缺塘现象。同时要加强地块的排水防涝,防止因排水不畅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7)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工作,除指导督促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外,针对玉米大、小病及灰病的发病特点,要结合植保部门抓好统防统治1—2次。
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高。热量足,应尽量选择生长期长的玉米来进行种植,才能让玉米更好的种植。
一、选用良种
良种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为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应对比品种特性,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宜密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杂交种,同时避免单一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以防病虫害严重发生。尤其要注意选择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杂交种。建议选用沈玉35、铁研56、农华101、丹玉406、明玉19、郑单958等。
二、种子处理
1、做好发芽试验。播种前15天左右进行一次发芽试验。优良的种子,发芽率95%以上。如果发芽率低于85%,立即更换玉米种。
2、晒种:播种前3~5天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种2~3天。
3、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可用20%福克种衣悬浮剂,按药重比1:50进行种子包衣。玉米茎枯病、纹枯病发生地块,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包衣。
4、药剂拌种:对易感丝黑穗病的品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以种
子重量的0.3%拌种。地下害虫严重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1两兑水5斤,拌玉米种100斤。药剂拌种后的玉米种,要妥善保管,以防人畜中毒。
三、适期早播
春旱、伏旱和秋涝是危胁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玉米适期早播,是预防春旱、授粉期伏旱、秋季低温的重要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空杆、秃尖现象,提高玉米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可为全年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玉米种子抗逆性较强,一般不会因早播而坏种。但播种过早,玉米容易感染丝黑穗病。
当春季土壤化冻15厘米深时,就要整地、清除根茬,施底肥、起垄、镇压,做好播种准备。
当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连续3天)10℃,耕层含水量20%左右(手握土壤成团,落地即散)时播种。当土壤湿度较低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春旱年份抢墒播种、适期早播更为重要。春季低温多雨时,可适当推迟播种。错过佳播种期,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容易造成缺苗断条和三类苗。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根据所选品种,按照品种特性,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来说,株型紧凑型品种,每亩保苗4000-5000株;松散大穗型品种,每亩保苗3000株左右。
五、精细播种
播种时,按照合理密植的要求,播种。机械播种每亩播种量一
般为5斤左右。播深3~5厘米,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当土壤含水量不足而抢墒播种时,要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把种子播到湿土上。同时,做到种肥隔离5~7厘米,尽量不用尿素做种肥,避免烧种烧苗。
六、配方施肥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为1:0.5:0.3为宜。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农肥4000斤、磷酸二铵40斤、硫酸钾8斤、硫酸锌2斤,整地时施入或选用氮磷钾总量为45%(25--12--8)的玉米专用长效复合肥,每亩100斤,一次性施入。春季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施肥,要分段施肥,防止化肥烧种。追肥:在6月底至7月上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40--50斤。在玉米吐丝期如果有降水,每亩撒施20—30斤尿素,可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产量。
七、化学除草
播种后,玉米出苗前7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可选用700克/升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每亩5两,或者50%乙草胺每亩1两半,并加40%阿特拉津2两混用,兑水100斤进行土壤封闭。
茎叶处理: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两,玉米3--4片叶,杂草出齐2--5片叶时,或4%玉农乐(烟嘧磺隆)每亩2两,兑水100斤,进行茎叶喷雾。注意玉农乐不能与有机磷农药并用,否则产生药害,间隔期7天以上。玉米除草慎用2,4D丁酯,以免给相邻地块造成药害。
八、防病治虫
由于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多年连作以及密植等原因,玉米病虫害逐年加重,尤其是2012年突发的三代粘虫,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气候异常年份,玉米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更加严重。防病治虫,是防灾减灾,确保玉米稳产的关键环节。
防治叶病:玉米叶病主要有大病、小病、灰病、弯胞菌叶病,一般造成减产5%-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高温多湿容易造成叶病的流行。防治方法: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液1500―2000倍液喷雾,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可兼治纹枯病、顶腐病。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销毁,防治蔓延。防治玉米螟,减少伤口,控制传播途径。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1200倍液、77%可杀得或6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防治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染引起的,所以消灭或避开灰飞虱传播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方法。适期早播,可以避开危害。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用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5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减少虫源。种植郑单958的地块,更要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
防治玉米螟: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赤眼蜂、白僵菌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赤眼蜂:可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20%时,
后推8天进行(或者每百株玉米有一块玉米螟卵块时)第1次放蜂,间隔5-7天后进行第2次放峰。一般在6月中旬放次蜂,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每亩2-3个放蜂点。白僵菌: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于6月25至7月5日),每亩用白僵菌粉0.5千克,兑10-15斤细沙制成颗粒剂,逐棵投到玉米植株心叶内。在养蚕区不要使用白僵菌。药剂防治:用4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1.5两,拌细沙15斤,每株用“三指一撮”(每株用量1.5-2克左右)撒入玉米喇叭口,每斤颗粒剂撒300株左右。也可把毒沙装入瓶中撒施。拌药撒药时要带橡胶手套,防止农药中毒。喷洒4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粘虫:当玉米苗期百株有虫30头左右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3000倍液喷雾;5.7%甲维盐乳油2两,兑水30公斤喷雾;
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喷雾;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喷雾;4.5%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三代粘虫时,要注意不能使用高毒农药,防止人畜中毒。
防治玉米蚜虫:在蚜虫发生初盛期用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5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玉米旋心虫: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2000-4000倍液进行灌根。
九、适当晚收
十、玉米苞叶变黄后10天左右玉米包叶松散时为佳收获时间。收获后玉米要及时扒皮,晾晒,防止霉烂。
一、选用良种
良种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为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应对比品种特性,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宜密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杂交种,同时避免单一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以防病虫害严重发生。尤其要注意选择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杂交种。建议选用沈玉35、铁研56、农华101、丹玉406、明玉19、郑单958等。
二、种子处理
1、做好发芽试验。播种前15天左右进行一次发芽试验。优良的种子,发芽率95%以上。如果发芽率低于85%,立即更换玉米种。
2、晒种:播种前3~5天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种2~3天。
3、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可用20%福克种衣悬浮剂,按药重比1:50进行种子包衣。玉米茎枯病、纹枯病发生地块,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包衣。
4、药剂拌种:对易感丝黑穗病的品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以种
子重量的0.3%拌种。地下害虫严重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1两兑水5斤,拌玉米种100斤。药剂拌种后的玉米种,要妥善保管,以防人畜中毒。
三、适期早播
春旱、伏旱和秋涝是危胁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玉米适期早播,是预防春旱、授粉期伏旱、秋季低温的重要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空杆、秃尖现象,提高玉米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可为全年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玉米种子抗逆性较强,一般不会因早播而坏种。但播种过早,玉米容易感染丝黑穗病。
当春季土壤化冻15厘米深时,就要整地、清除根茬,施底肥、起垄、镇压,做好播种准备。
当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连续3天)10℃,耕层含水量20%左右(手握土壤成团,落地即散)时播种。当土壤湿度较低时,可在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春旱年份抢墒播种、适期早播更为重要。春季低温多雨时,可适当推迟播种。错过佳播种期,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容易造成缺苗断条和三类苗。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根据所选品种,按照品种特性,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来说,株型紧凑型品种,每亩保苗4000-5000株;松散大穗型品种,每亩保苗3000株左右。
五、精细播种
播种时,按照合理密植的要求,播种。机械播种每亩播种量一
般为5斤左右。播深3~5厘米,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当土壤含水量不足而抢墒播种时,要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把种子播到湿土上。同时,做到种肥隔离5~7厘米,尽量不用尿素做种肥,避免烧种烧苗。
六、配方施肥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为1:0.5:0.3为宜。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农肥4000斤、磷酸二铵40斤、硫酸钾8斤、硫酸锌2斤,整地时施入或选用氮磷钾总量为45%(25--12--8)的玉米专用长效复合肥,每亩100斤,一次性施入。春季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施肥,要分段施肥,防止化肥烧种。追肥:在6月底至7月上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40--50斤。在玉米吐丝期如果有降水,每亩撒施20—30斤尿素,可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产量。
七、化学除草
播种后,玉米出苗前7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可选用700克/升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每亩5两,或者50%乙草胺每亩1两半,并加40%阿特拉津2两混用,兑水100斤进行土壤封闭。
茎叶处理: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两,玉米3--4片叶,杂草出齐2--5片叶时,或4%玉农乐(烟嘧磺隆)每亩2两,兑水100斤,进行茎叶喷雾。注意玉农乐不能与有机磷农药并用,否则产生药害,间隔期7天以上。玉米除草慎用2,4D丁酯,以免给相邻地块造成药害。
八、防病治虫
由于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多年连作以及密植等原因,玉米病虫害逐年加重,尤其是2012年突发的三代粘虫,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气候异常年份,玉米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更加严重。防病治虫,是防灾减灾,确保玉米稳产的关键环节。
防治叶病:玉米叶病主要有大病、小病、灰病、弯胞菌叶病,一般造成减产5%-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高温多湿容易造成叶病的流行。防治方法: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液1500―2000倍液喷雾,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可兼治纹枯病、顶腐病。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销毁,防治蔓延。防治玉米螟,减少伤口,控制传播途径。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1200倍液、77%可杀得或6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防治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染引起的,所以消灭或避开灰飞虱传播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方法。适期早播,可以避开危害。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用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5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减少虫源。种植郑单958的地块,更要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
防治玉米螟: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赤眼蜂、白僵菌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赤眼蜂:可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20%时,
后推8天进行(或者每百株玉米有一块玉米螟卵块时)第1次放蜂,间隔5-7天后进行第2次放峰。一般在6月中旬放次蜂,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每亩2-3个放蜂点。白僵菌: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于6月25至7月5日),每亩用白僵菌粉0.5千克,兑10-15斤细沙制成颗粒剂,逐棵投到玉米植株心叶内。在养蚕区不要使用白僵菌。药剂防治:用4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1.5两,拌细沙15斤,每株用“三指一撮”(每株用量1.5-2克左右)撒入玉米喇叭口,每斤颗粒剂撒300株左右。也可把毒沙装入瓶中撒施。拌药撒药时要带橡胶手套,防止农药中毒。喷洒4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粘虫:当玉米苗期百株有虫30头左右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3000倍液喷雾;5.7%甲维盐乳油2两,兑水30公斤喷雾;
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喷雾;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喷雾;4.5%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三代粘虫时,要注意不能使用高毒农药,防止人畜中毒。
防治玉米蚜虫:在蚜虫发生初盛期用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5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玉米旋心虫: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2000-4000倍液进行灌根。
九、适当晚收
十、玉米苞叶变黄后10天左右玉米包叶松散时为佳收获时间。收获后玉米要及时扒皮,晾晒,防止霉烂。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