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梨青霉病怎样高效防治?

2023-10-08 10:28 作者:李先生  

梨青霉病主要危害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实,危害的表现为果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淡褐色湿腐状,稍凹陷,病部果肉软腐,呈锥形向果心扩展,后导致全果腐烂。后期病部产生初为白色后变为青绿色霉丛,病果有强烈的发霉气味。

防治方法?

防止产生伤口:首先要选择无伤口的果实入贮,在采收、分级、装箱、搬运过程中,尽量防止刺伤、压伤、碰伤。伤果、虫果及时处理,勿长期贮藏,以减少损失;

果库及包装物消毒:该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且易于在空气中飞散,故作好果库和包装物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

果库消毒一般用的化学药物有:

①硫磺(SO2)熏蒸;

②50%福尔马林30倍喷洒。果畅果窖尽量保持清洁、清除烂果;

贮果消毒:

入贮的果实可用1000~2000ppm的抑霉唑洗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500~1000mg/kg50%苯菌灵;

5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氨丁烷2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4000倍液等药液浸泡5分钟,然后再贮藏,有一定的防效;

提倡采用气调:控制贮藏温度为0~2℃,O2为3~5%,CO2为10~15%。

(1)采收、包装、贮运中防止形成各种伤口。

(2)清除菌源。包装房、果筐等严格消毒。消毒剂可用:硫磺、福尔马林、漂白粉等。

(3)果实贮藏前用杀菌剂处理,凉干后单果包装。药剂有:特克多、抑霉唑、施保克等。

分布为害: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省。主要在果实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

症状:发病初期在果面伤口处,产生淡黄褐色至浅灰褐色圆形小病,扩大后,病组织水渍状、软腐,常下凹。条件适宜时,全果迅速腐烂。果肉呈烂泥状,有刺鼻的特殊霉味,果肉味苦。在潮湿条件下,后期病上常产生小瘤状霉块,初白色,后青绿色,上覆粉状物;有时瘤状霉块呈轮纹状排列。在干燥条件下,很难出现霉块状病。病果失水干缩后,常仅留一层皱缩果皮。

发生规律:病菌存在于各种贮藏场所,主要在贮藏期发病,成熟期在树上亦可发病。通过各种伤口以及皮孔侵入,再入其他病害的病上可继发侵染。高温、高湿下发病较严重。病菌侵入后,经过一段高温,再放入低温(5℃左右)库中,也常发生。35℃以上时,病扩展很快;在1-2℃条件下贮藏,病仍能缓慢扩展。冬季低温时,病情发展慢。破伤果发病重,无伤果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采收、包装、运输、贮藏各环节应剔除伤、病果,防治产生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途径。剔除带有病伤果实,在贮藏中及时去除病果,防止传染。

贮果前,包装房、果窖和盛果旧筐(箱)严格消毒;用硫磺熏蒸,20-25g/m3,点燃后封闭48小时;亦可用1%-2%的福尔马林、4%漂白粉熏蒸后封闭48-72小时,然后通风启用。

梨果贮藏期,果窖保持1-2℃低温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以减缓发病。

(1)症状初期病为圆形,浅褐色或浅红褐色,软腐,下陷,可迅速烂及全果,有特殊的霉味,果肉味苦。天气潮湿时,病上出现小瘤状霉块,呈轮状排列,初白色,后变绿色,上覆粉状物即分生孢子。

(2)防治措施防治青霉病应在采收、包装、贮运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伤口;病果、伤果要及早处理,不能长期贮存;果窖和盛果旧筐等在梨果入窖前进行消毒,可用硫黄熏蒸,每立方米用硫黄20g,密闭24h;及时清除烂果;1~2°C低温贮存,可减缓发病。

人贮前可采用仲丁胺200倍液浸果,也可用500mg/kg伊迈唑浸果,防治效果较好。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缺磷有啥表现? 下一篇:小麦发黄是啥原因造成的?咋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