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秃尖怎么办?

2023-10-06 16:03 作者:李先生  

四种方法不让玉米秃尖。

1.密度要合理。玉米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满足不了玉米黑穗生长发育所需。穗分化时,造成小花败育,形成秃尖。玉米留苗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做到合理密植。一般大穗型品种,亩留苗3000~3500株;中穗型品种,亩留苗3500~4800株;小穗型品种,亩留苗4000~4500株。播种后要尽早间苗,否则会使秃尖率增加,造成倒伏。

2.及时防治虫害。玉米螟等啃咬玉米花丝,严重影响授粉结实,造成秃尖。要及时防治虫害,可用4.5%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2.5%功夫1500倍液。

3.补追攻籽肥。要在抽雄前及时补施攻籽肥,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遇雨要及时排水,以防涝灾。

4.人工授粉。遇到阴雨天和高温天气,玉米自然授粉不良,胚珠不能受精形成秃尖。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受精率,减少秃尖。

病因: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形成始子雌穗的中下部,以后则由此处向上或向下同时进行,后在顶部结束。遇有环境条件不适,顶部的小花或受精胚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败育。秃尖发生原因常见有三种:一是顶部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因干旱或肥料不足等原因而退化为不育花。二是抽雄前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失去受精时机,造成秃尖。三是栽植过密,肥料供不应求,或干旱,或遭受雹灾,或遇到连阴雨天气,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致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足够的养料,不能发育成籽粒。

防治方法:

(1)根据种植玉米地块,选用适宜的品种。硬粒型品种秃尖发生轻,而马齿型则较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如农乐活性有机粪肥,每667m2施250kg,沟施后盖土。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开花前后的田间管理,提供充足的肥水条件,保证雌花分化时养分的供应。必要时喷洒惠满丰活性液肥或促丰宝、喷施宝、农一清液肥、川丰脾氨基酸液肥等。

(3)对抽丝偏晚的品种或植株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4)喷洒玉米壮丰灵,具体方法参见玉米空秆。

(5)此外还可喷洒万家宝500—600倍液。

穗的发育。为了解决玉米秃尖缺粒问题,提高玉米产量,除了种植优良品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等多项措施外,重点是土、肥、水三方面的相应对策;

(1)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倡多施有机肥和深耕、中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2) 合理施肥。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化肥;硼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对生殖器官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叶面喷硼或多元微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3) 水分供应。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是什么粉末在果树干上? 下一篇:蔬菜受水淹时怎么管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