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03:23 作者:李先生
小麦全蚀病多由种子带菌或土壤带菌所致。小麦播种后,在11月病菌开始浸染小麦根部,提前进行预防和关注小麦全蚀病的动态,是非常重要的。
轮作倒茬经调查,不同的种植类型,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程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连作麦田病害重,尤以小麦—玉米—小麦连作田重;因为玉米是小麦全蚀病病菌的寄主,为小麦全蚀病的传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从国外资料看,通过轮作可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特别是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或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因为小麦全蚀病病菌不易在非禾本科作物上寄生。推荐轮作方案:小麦—山芋—油菜—花生—小麦;小麦—大豆—冬闲—棉花—小麦;小麦—芝麻—油菜—夏玉米—小麦。因全蚀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超过1年,故轮作年限在1年以上才会有效。
化学防治
由于小麦全蚀病不是一次性发病,它受区域、气候、温度、地理环境、种植年限、小麦品种、所施肥料品种和数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发病程度和范围较难预测。小麦全蚀净是从小麦内部进行调控,减少小麦全蚀病病菌侵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全蚀病病菌的增殖,增强小麦抗性,提高小麦的免疫功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拌种处理:通过拌种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和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用小麦全蚀净每瓶(100毫升)拌种15-20公斤,搅拌均匀后晾干即可播种。叶喷防治:对全蚀病高发区,在小麦拔节后要对小麦进行预防,在小麦抽穗后至灌浆期是小麦全蚀病发病佳时机,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控制。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可以用小麦全蚀净喷洒小麦1-2次,喷洒浓度是每20-25克小麦全蚀净对水15公斤,在药液中加入渗透剂或少量洗衣粉,以增强渗透性和展着性。在小麦灌浆期间如果遇到温度超过33℃的高温天气时,就要在药液中加入100克食用醋。
种植管理
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
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新的轻病区及时采取扑灭性措施,消灭发病中心,对地块实行三年以上的禁种。水旱轮作,病菌易失去生活力。粪肥必须高温发酵后施用。要多施基肥,发挥有机肥的防病作用。选用农艺性状好的耐病良种。
轮作倒茬
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种植耐病品种
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增施腐熟有机肥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药剂防治
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兑水100-150ml,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在上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ml后,对水2—3kg,拌麦种50kg,拌后堆闷2—3小时,然后中。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及田鼠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用75%的3911乳油150ml,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ml,对水2—3kg,拌麦种50kg,可有效地防治根腐病、白粉病,兼治地下害虫。
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6672用50g,对水20—30L于生长期或孕穗期开始喷洒,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