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 07:34 作者:李先生
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种,而我国稻区普遍发生的水稻矮缩病,尤其是近年危害不断加重的由灰飞虱刺吸水稻植株后传播的的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前期感病,整个植株矮缩不抽穗,后期发病即使勉强抽穗结实率很低。
开展水稻抗矮缩病的品种选育工作,既不同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育种,也不同于一般的水稻抗虫育种。由于传播媒体具有活动性强、年度间带毒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抗性筛选,国内鲜有报道,还没有完整的比较实用的有关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的筛选鉴定方法可以借鉴。
按抗与感方式配制的杂交组合:纳恢19/密阳46、嘉兴40A/嘉籼恢82.2组合后代发病率均在1.5%以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说明黑条矮缩病的抗性为显性遗传。
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十分有利抗性材料在杂交稻上的利用和抗性转育。嘉兴40A/嘉籼恢82即为嘉兴优04-1,2009年嘉兴大田试种,5月21日播种,8月20日检测,嘉兴优04-1发病率1.3%,该组合已经通过浙江省2年中籼杂交稻区试验,符合品种审定条件,正在制、繁杂交种子,准备2010年生产试验。另据浙江省农科院抗性鉴定,嘉兴优04-12年省区试褐稻虱抗性检测为3级,是个多年少有的抗褐稻虱籼型杂交组合。
浙江省现有的水稻品种或材料中,无论籼亚种还是粳亚种,高抗黑条矮缩病较少。我们通过检测发现福建育成的籼稻恢复系纳恢19、籼稻不育系嘉兴40A有很好的抗性,并初步查明为显性遗传。明恢63、培矮64s及嘉恢47也有一定抗性。目前生产上还少有抗性较好的品种推广应用,采用适当迟播、避开灰飞虱成虫的迁飞高峰期,可有效免受初侵染,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浙北、苏南等地大田黑条矮缩病的发病调查,嘉兴地区单季晚稻6月10日前后播种可明显减轻发病。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