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小麦虫害特性及农药防治方法——麦秆蝇

2023-09-22 10:10 作者:李先生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麦子虫害特性及农药防治方法:

【虫害名称】:麦秆蝇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小麦、大麦、燕麦、碱草、白茅草等。

【为害特点】: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5一1/4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形成枯心、白穗、烂穗,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3—3.5mm,雌虫3.7—4.5mm,体为浅黄绿色,复眼黑色,胸部背面具3条黑色或深褐色纵纹,中间一条纵纹前宽后窄,直连后缘棱状部的末端,两侧的纵纹仅为中纵纹的一半或一多半,末端具分叉。触角黄色,小腮须黑色,基部黄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膨大。卵长1mm,纺锤形,白色,表面具纵纹10条。末龄幼虫体长6—6.5mm,黄绿色或淡黄绿色,呈蛆形。蛹属围蛹,雄体长4.3—4.7mm,雌5—5.3mm,蛹壳透明,可见复眼、胸、腹部等。

【生活习性】:内蒙古等春麦区年生2代,冬麦区年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春麦区翌年5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底、6月初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卵经4—7天孵化,6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为害20天左右。7月上中旬化蛹,蛹期5一10天。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麦收前大部分羽化并离开麦田,把卵产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麦秆蝇在内蒙古仅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成虫羽化后把卵产在叶面基部。冬麦区1、2代幼虫于4、5月为害小麦,3代转移到自生麦苗上,第4代转移到秋苗上为害。河南一年也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或野生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白天活跃在麦株间,卵多产在4、5叶的麦茎上,卵散产,每雌可产卵20多粒,多的可达70一80粒。该虫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耐虫或早熟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生长整齐。加快小麦前期生长发育是控制该虫的根本措施。

(3)加强麦秆蝇预测预报,冬麦区在3月中下旬,春麦区在5月中旬开始查虫,每隔2—3天于10时前后在麦苗顶端扫网200次,当200网有虫2—3头时,约在15天后即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是次药剂防治适期。冬麦区平均百网有虫25头,即需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针对夏玉米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下一篇:农药防治油菜猝倒病的方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