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花生叶斑病症状
花生褐斑病主要危害叶面,初为褪绿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病斑较黑斑病大而色浅,叶正面呈暗褐或茶褐色,背面颜色较浅,病斑周围有亮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灰褐色粉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花柄。叶斑现于叶正反两面,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或黑色,病斑扩展后融合成大型不规则斑块,病斑背面有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叶柄、茎和花柄染病,产生线形或椭圆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外围具浅黄色水渍状晕圈。
花生叶斑病防治方法
1、花生收获后,要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进行耕翻,合理密植,降低湿度,氮、磷、钾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
2、药剂防治花生开花初期,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当田间病叶率达10%~15%时,即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发病中后期可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
戊唑醇微乳剂160~200ml/亩;或40%
氟硅唑,每亩5g;或25%
苯醚甲环唑,每亩10g,间隔10~15天用药,连喷2~3次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