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误用
农药造成药材中
农药残留量超标,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国际信誉,如我国人参曾因有机氯含量超标而被退货。也会使病源菌和害虫抗药性增加,因此,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
农药;交替用药减少病菌的抗药性;掌握用药剂量和喷洒时间,避免产生药害,如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所选用的药剂对作物、环境、食用都应安全,切不可选用有污染、残留的药剂,如
咪鲜胺可防治炭疽病,但对人体有副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能少用药的尽量少用药,能兼治尽可能兼治,能用生物
农药尽量不用化学
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保证药材的高质量。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
甲基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
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不得少于15天。治虫用的
敌百虫、
辛硫磷和
溴氰菊酯等各类
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不得少于7天。必需用药时首先应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同时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仅在防治的关键时期用药。同时在使用化学药剂中应尽可能避免对天敌的杀伤,或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
农药。施药方法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如采用毒土和种子处理的方法。
在使用
农药的过程中要按照
农药使用的基本原则施药,也可以在施用
农药前喷施
叶面肥进行防护,以避免和减少药害。药害发生一般是由于在土壤里或植株上残留的
农药累积所造成的,而残留药害主要是多次施药或大浓度施药,中午喷药,不正确使用等造成的。
药害可分急性、慢性药害。特性表现可以概括为:急性药害发生快,植株症状明显,如枯萎、卷叶、落花、落果、失绿、生长缓慢、生育期推迟,重症植株死亡;慢性药害--症状不明显,通过正常植株对比才能判断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发生药害立即补救,叶片和茎蔓受害或喷错药剂应及时喷0.5%石灰水淋洗,增施磷、钾、肥,并注意灌水,也可喷施调节剂绿风 95
叶面肥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