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耐低温贮藏,温度是影响南果梨果实采后呼吸代谢的首要因素。采后温度越高,好果率越低,病腐率越高,果实自然损耗率也高,并且好果率随着贮藏期延长而逐渐下降,如南果梨采后在20℃常温下只能贮15~20天。因此采后需尽早进入低温环境抑制后熟变化。诸多试验研究证实,南果梨耐0~1℃的低温贮藏,并对减缓果皮转色,减轻硬度下降,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和酸的降低有显著效果。如在土窖和沟藏条件下(温度约10℃)一般可贮藏35~50天,但在0~1℃条件下却可贮藏4~6个月。
耐高湿度贮藏,梨果在较高温度下,因代谢加强了物质的消耗,也因为蒸散作用加剧水分蒸发。利用薄膜包装对以上两个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因此,保持较高湿度对梨果保持新鲜饱满非常重要,可以防止南果梨贮藏期失水,延长贮藏寿命,如采用0~1℃低温贮藏,需配合高湿环境(RH为90%~95%),采用包纸、涂蜡、涂膜、薄膜袋密封包装即可实现。直立排放在一起即可。
气调贮藏:用于气调贮藏的酥梨应适当早采,并贮于逐步降温的冷库内,气体成分氧气保持12%~13%,二氧化碳应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