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黄皮的风蝶类昆虫主要是柑橘凤蝶,又被称为橘黄凤蝶、凤蝶、花椒凤蝶、燕风蝶、风子蝶、橘风蝶。
凤蝶为害黄皮症状
凤蝶主要以孵化后幼虫在芽叶上取食,被害芽叶呈锯齿状,有时也取食主脉,甚至吃光叶片,剩下叶柄。白天伏于主脉上,夜间取食为害。低龄幼虫偏向于取食幼嫩叶片,4龄、5龄则取食较老叶片。
黄皮凤蝶发生规律
柑橘凤蝶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一年发生5~6代。越冬代3-4月,第一代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5月下旬至6月,第三代6月下旬至7月,第四代8-9月,第五代10-11月,以第六代蛹在枝梢上越冬。成虫在枝梢上的嫩叶尖端上产卵,每叶常产卵1粒。卵经3~7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取食芽、嫩叶及成熟叶。
黄皮凤蝶防治方法
主要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人工捕杀。此方法适用于虫害小范围发生时,早晨露水未干前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在凤蝶产卵和幼虫期,经常检查园区,随时人工摘除,清除越冬蛹。
2、引放天敌。柑橘凤蝶幼虫的天敌有凤蝶金小蜂、广大腿小蜂、凤蝶赤眼蜂等,为保护天敌可将蛹放在纱笼里置于园内,寄生蜂羽化后飞出再行寄生。
3、化学防治。1~3龄幼虫期是喷药防治最佳时期,可用2.5%
溴氰菊酯乳油、10%
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3 000~4000倍液,叶面喷施1~3次,间隔5~7天,或菊酯类、甲维盐、
毒死蜱等药物,可在防治潜叶蛾、蚜虫时一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