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和预防

2023-08-08 14:08 作者:李先生  

玉米褐斑病,是我县近几年常发生的病害且发生较重。玉米褐斑病一般从喇叭口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以孢子囊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病菌随气流和雨水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孢子囊萌发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侵入玉米幼嫩组织。气温处在20~30°C、相对湿度85%以上,连阴雨天气有利于褐斑病发生与流行。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施足底肥,适时追肥;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连续降雨及时排涝。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20%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1%~3%的尿素,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每隔7~10,连续防治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要高产  施肥有决窍 下一篇: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