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05:38 作者:李先生
提到噻螨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噻螨酮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噻螨酮特点和作用机制,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噻螨酮特点
噻螨酮为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高选择性,触杀作用强,有胃毒作用,对同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烃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某些鞘翅目害虫和害螨也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
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飞虱和叶蝉,茶、马铃薯上的叶蝉,柑橘、蔬菜上的粉虱,柑橘上的盾蚧和粉蚧。
据国内研究在水稻植株上有一定的内吸输导作用。
对天敌较安全,噻螨酮与其他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问题,综合效应好。
该药作用缓慢,施药后3~7天才能控制害虫危害。
噻螨酮也是一种噻唑烷酮类杀螨剂,对植物表皮层有较好的穿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对多种植物害螨具有较强烈的杀卵,杀幼若螨特性,对成螨无效,但对接触到药液的雌成螨所产的卵具有抑制孵化作用。
该药属于非温度系数型杀螨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效果无显著差异,残效期长。
该药对叶螨防效好,对锈螨,瘿螨防效差。
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多种农药混用。
噻螨酮作用机制
噻螨酮是一种噻唑烷酮类杀螨剂,噻螨酮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不能蜕皮或蜕皮畸形、羽化畸形而缓慢死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