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3——6月播种育苗。种子用55——60℃温水烫种20——30分钟,然后用30℃左右的温水浸种12小时,沥干水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30℃左右温水冲洗2次,4——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苗床土用6份肥沃园土加4份腐熟的有机肥配制,厚10厘米,上跑马水,水渗下后播种,种距10厘米×10厘米,播后盖土2厘米左右,覆盖地膜保温保湿,清明前播种时插小拱棚保温,棚温白天20——30℃,夜间10℃以上。出苗后揭去地膜,注意通风,白天20——25℃,夜间10℃以上。3——4叶定植。每1公顷大田约需种子3千克。
2. 定植
定植前大田施腐熟有机肥4.5万——6万千克/公顷、磷酸二铵300——450千克/公顷、
硫酸钾225——300千克/公顷,深耕、耙匀、做畦,畦面宽90——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每畦定植2行,行距50厘米,株距45——50厘米,大行距70——80厘米,密度3.75万株/公顷左右。
3. 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长势旺盛,需肥需水量大,缓苗后及时浇水,以后一般7——10天浇1次水。坐果后结合浇水追施三元素
复合肥(15-15-15)375——450千克/公顷,生长中后期再追肥2——3次。
(2)植株调整
生长前期及时摘除侧枝,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以利通风。
(3)中耕培土
每次浇水、追肥后均中耕1次,封行前中耕培土,清沟理墒,防止植株倒伏和雨涝灾害。
4. 采收
花谢后4——5天,嫩果长8——10厘米,果实内种子未老化前用剪刀采收。一般可采收嫩果2.25万千克/公顷。收种子时,株高1.3——1.5米时打顶,促进种子成熟。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害少,主要是病毒病、蚜虫、蓟马、造桥虫等,病毒病以以预防为主,蚜虫、蓟马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造桥虫用1.8%阿维菌素水剂4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