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后棚室温度白天控制在25——29℃,夜间温度控制在18℃左右,一般3——4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开覆膜、草帘,通风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从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展开,白天温度保持在20——23℃,夜间温度保持在13——15℃。从第2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10天,白天温度保持在22℃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0——12℃,以防幼苗徒长。定植前7——10天,要逐渐加大通风,降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18——20℃,夜间温度保持在8——10℃,以提高幼苗的适应性。
2. 整地、定植
(1)整地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
农家肥6——8吨、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00千克作
基肥,然后深翻使土肥混匀,整地后按行距开沟深30厘米,浇水,待墒情适宜后,沿沟的一侧起垄15厘米高,并覆膜保墒提高地温。
(2)定植
苗龄30——35天、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按50厘米株距将苗坨摆放在沟内,扶直、覆土,适当浅栽,利于发根缓苗。定植后浇透水促进缓苗,并用土压好地膜。
3. 田间管理
(1)水、肥、温度管理
①水分管理
定植后7——10天浇1次水,坐果后需水量增加,晴天每天上午浇1次水,阴天可视具体情况少浇或不浇。
②施肥
为促进生长,可于5——6叶期对叶面喷施2%的
磷酸二氢钾溶液。定植20天进行追肥,此后每隔10天追肥1次,每次每株追专用肥10克;坐果后每次每株追施25克。
肥料均匀撒施在距根10厘米处,随后浇水。棚内要经常通风,进行气体交换和降低空气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③温度管理
定植后,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12℃,防止秧苗徒长。坐果后要提高棚内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保持在12——15℃。如果白天温度常高于30℃,会发生病毒病或造成高温失水型花叶。
(2)植株调整与授粉
为使植株充分接受阳光,增加光合作用,一般秧苗8——9片叶时吊蔓,使主蔓直立生长。一般在雌花开放后,上午8——9时摘取雄花进行人工授粉或用20——3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涂抹雌花柱头,以提高坐果率。
4. 适时采收
开花后4天即可采食,此时品质好,但产量低。一般开花后7天左右瓜长20厘米左右、直径4——5厘米、单瓜重0.5千克时收获为宜。
病虫害防治
1. 白粉病
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2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花叶病
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3. 菌核病
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65%
甲霜灵1000倍液防治,每周喷施1次。
4. 霜霉病
选择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
甲霜灵500倍液喷雾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