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16:06 作者:李先生
一、东单119夏播产量
1、夏播
2017-2018年黄淮海夏玉米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622.15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4.3%。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592.7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5.1%。
2、春播
2012-2013年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777.9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10.4%。2013年同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737.9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9.4%。
2013-2014年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843.3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2.8%。2014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839.8kg/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增产7.1%。
二、东单119简介
1、东单119
植株特征:株型紧凑,株高约为283cm,穗位高约为122cm。幼苗叶鞘紫色,雌穗花丝绿色,雄穗花药浅紫色。成株后,一共20片叶,果穗呈锥形,穗长约为18.9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穗中部籽粒类型为马齿型,百粒重约为43.1g,出籽率约86.2%,倒伏率1.9%,倒折率0.4%。
生育期:中晚熟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春播时,生育期为132天左右,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要多一天。
籽粒品质:籽粒容重756g/L,粗蛋白含量9.65%,粗脂肪含量3.81%,粗淀粉含量74.09%,赖氨酸含量0.33%。
抗病能力:2012-2013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弯孢叶斑病,感茎基腐病。
栽培要点:每亩地保留4000株基本苗,种植地块肥力要求在中等以上。
适宜种植地区:适合在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区域种植。
2、东单119
植株特征:株型紧凑,株高约为280cm,穗位高约为118cm。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绿色。成株后,一共19-21片叶,果穗呈锥形,穗长约为18.7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约为39.1g。
生育期: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域种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需要124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要早2天左右。
籽粒品质:籽粒容重759g/L,粗蛋白含量9.57%,粗脂肪含量3.88%,粗淀粉含量74.47%,赖氨酸含量0.3%。
抗病能力: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为高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茎腐病,感弯孢菌叶斑病。
栽培要点:播种时间以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每亩地保留4000-4500株基本苗,同时注意做好弯孢菌叶斑病等易感病害的防治工作。
适宜种植地区:该品种适合在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域的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春播种植。
3、东单119
植株特征:株型半紧凑,株高约为250cm,穗位高约为99cm。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成株后,一共20片叶,果穗呈圆锥形至圆筒形,穗长约为18.8cm,穗行数14-16行,穗粗约为4.5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约为36.9g。
生育期: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域种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需要102天,相较于对照组郑单958早熟1天左右。
籽粒品质:籽粒容重781g/L,粗蛋白含量10.37%,粗脂肪含量4%,粗淀粉含量72.73%,赖氨酸含量0.31%。
抗病能力: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抗茎腐病、小斑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
栽培要点:播种时间以每年的6月初至6月15日为宜,播种方式选择麦茬平播。如果选择麦田套种,每亩地保留4500株基本苗,可以造墒播种,也可以在播种后浇施蒙头水。苗期时,喷施杀虫剂防治灰飞虱,从而防治粗缩病。拔节期时,每亩地追施40-50kg的长效玉米专用肥。拔节期以后,大喇叭口期时,使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丢心,防治玉米螟。除此之外,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等易感病害的防治工作。
适宜种植地区:该品种适合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域中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种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