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16:11 作者:李先生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部分地块甚至绝产。而灰飞虱是该病毒的传播介体。该病毒只能靠昆虫传播,且能持久型传毒。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在小麦、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构成发病循环。
灰飞虱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灰黑色或黄褐色昆虫,体长在3.5—4mm左右,靠刺吸植物的汁液生存,在我市冬小麦田或者地边杂草中都能越冬。并且还具有随气流迁飞的习性。以成、若虫刺吸汁液为害,并传播多种病毒病。田间活动的灰飞虱有带病毒的和不带病毒的。
2.08年—2011年连续四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对我省引起玉米粗缩病的灰飞虱进行带毒率检测,带毒率都在20%以上,均高于大流行指标12%。植物病毒草病一量发生,将导致作物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防控好灰飞虱,才能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山东灰飞虱一般年发生五代,秋收后第四代灰飞虱成虫从杂草或晚秋作物上进入早播麦田危害传毒,引起秋苗发病。冬季第五代若虫在小麦上或杂草上、土缝内越冬。因此,秋苗病株和越冬带毒虫就成为次年春季发病毒源。随春季气温回升,越冬病株表现症状,此时田间可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同时越冬的灰飞虱开始取食、传毒,到拔节期(4月/中下)形成又一次发病高峰(重者死亡,轻者抽小穗)。小麦黄熟老化时,灰飞虱食物缺乏,以第一代成虫再迁入杂草及夏季作物上(玉米)越夏,然后再迁至晚秋作物上,秋后再携病毒迁入麦田,构成田间周年循环。
对于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具体防治措施:
1、选择生产性能比较好的抗耐病品种。
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从近几年的田间观察看农大108品种对玉米粗缩病抗性较强。
2、调整播期:实践证明,播期与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玉米出苗至九叶期是玉米粗缩病的敏感生育期,推广春玉米播期适当提前,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是经济有效的避害措施。避开灰飞虱迁飞高峰期与作物易感生育期相吻合,控制传毒为害,减轻病害发生。
3、综合防治:抓住关键时期治虫防病。
(1)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这样做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也可在玉米播种后选择播后苗前除草剂96%金都尔亩用悬浮剂100—170ml兑水30—45kg喷雾除草。
(2)拨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玉米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粗缩病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田间传染几率。
(3)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4)药剂拌种。
用70%锐胜200-300克,包衣玉米种子100公斤,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
锐胜持效期长达50天以上,能持久保护玉米不被灰飞虱为害,不受降雨和干旱的影响,药效稳定,能促进玉米生长,有效降低粗缩病危害,增加产量
(5)施药杀虫
玉米出苗后可喷阿立卡3000倍或劲彪1500倍或吡虫啉等喷雾,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这些药剂应早喷,主要作用是杀灭田间灰飞虱,同时可防治玉米蚜虫和玉米蓟马等。注意喷药时田间地头的杂草上也要喷到。
由于灰飞虱具有迁飞性,防治时要尽量做到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确保不留地块、不留死角,提高防效。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