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麦养分需求量
大体来说,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6-4千克,其比例约为3:1:3。
随着产量的增加,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总量也相应增加,但其中氮的相对吸收量减少,钾的相对吸收量增加,磷的相对吸收量基本稳定。
2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小麦从种到收各生长期养分吸收的数量以及吸收强度都不一样。小麦出苗到起身期,由于苗子较小,氮、磷、钾吸收量也较少,且吸收强度低,这一阶段虽然时间上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2/3以上,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到总吸收量的一半;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肥料的敏感期,如果施肥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果基施氮肥不足,麦苗黄弱,生长受阻,分蘖少。
施肥过量同样也不行,基肥中氮肥用量很大,很容易导致冬前小麦旺长。小麦常常长成像这样的旺长的弱苗,在低温严冬,这样的小麦非常容易遭受冻害;导致严重减产。
苗期是小麦磷肥的敏感期,磷肥不足同样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当前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缺磷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小麦中产变高产的重要障碍,如果磷肥施用不足,出苗延迟,小麦苗期缺磷,次生根稀少,植株矮瘦,生长迟缓。叶色暗绿,叶尖紫红色,叶鞘发紫,苗期不分蘖或分蘖较少。
如果钾肥亏缺,小麦苗期就会缺钾,表现为麦苗新叶呈蓝绿色,叶质柔弱并卷曲,严重时老叶由黄渐渐变成棕色以致枯死,呈烧焦状。
返青期,返青期小麦虽然开始缓慢生长,但养分需要量也不多。
起身拔节期,植株生长迅速,养分需求量急剧增加,拔节期至孕穗期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达到一生的高峰期。其中,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拔节到抽穗,日吸收量为每亩140-160克,一是开花到灌浆期,日吸收量达每亩170-190克。磷和钾的吸收高峰都是在拔节至开花期,其日吸收量分别为每亩36-70克和每亩330-350克。
起身拔节期,中高产麦田氮肥使用过早、过量,就会引起小麦生长加速、导致无效分蘖大量增多,田间郁蔽加重,小麦茎杆细弱;基部节间伸长加快,容易导致小麦生长后期倒伏。
拔节以后小麦缺钾,表现为茎秆短而细弱,容易倒伏,成穗少而小。容易早衰、灌浆不足,籽粒不饱满。
高产麦田土壤速效钾低于80毫克/千克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肥。
孕穗挑旗期,氮肥使用过晚、过量,常常会导致小麦贪青晚熟。氮肥使用过量的麦田,后期也很容易出现倒伏。
扬花灌浆期,小麦需肥量开始下降,越到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所以,高产田常常需要叶面喷肥来补充。如果养分供应跟不上,常常导致灌浆不足,影响粒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