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地及整地
种植地应选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凉爽山地,以土层深厚、土壤湿润、富含腐殖质以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多为山坡、斜坡种植。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的地方不宜种植大黄。选好地后要认真进行整地,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是夺取大黄高产的有效措施。我们可每亩施3500-4000千克腐熟的厩肥或堆肥,翻入土中作基肥。
2 移栽
移栽多在春季为佳,我们先要在种植地上,按株距为65-70厘米,行距为50厘米的规格挖穴,穴径为30厘米,穴深20厘米。移栽前,我们还要在穴内施入适量的土杂肥,每穴栽2株,左右各1株。栽苗时,要将苗平放于穴内,然后用土进行覆盖,此时要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覆土后的穴面要低于地面3-4厘米,便于雨后储存水分,同时起到保墒的作用,促进根茎的生长。
3 中耕除草
如果是春季移栽的苗,当年6月中旬,我们就要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8月中旬再进行第2次。对于3年生的植株,因为其生长健壮,杂草少,并且在秋季即将采挖,所以我们只用在春季除草1次即可。
4 补苗
在大黄种植过程中,直播或育苗移栽都有可能造成缺苗断垄,为保全苗,这时我们就要进行补苗。补苗可选择在阴雨天进行,首先在缺苗处挖坑,坑的大小可与种植时坑的大小的一样,待坑挖好后,可将要补的苗从地里挖出,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护根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带土移栽,以便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起苗后,我们把苗放入坑中,用土埋上即可。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用来补的苗应使用同龄幼苗或植株大小一致的苗。
5 追肥
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足基肥外,在管理中我们还应多施追肥。定植后大黄属于生长的旺季,多施肥有助于催生根系。因此追肥是大黄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提高产量的36-84%。但基于大黄为入药的植物,所以在大力提倡绿色无公害产品的同时,在施肥的时候要以多施农家肥为主。少量配合复合肥来使用。我们每年可结合中耕除草追肥两次。第1年的6月末,每亩地施300千克的厩肥,第2次可在8月末进行,每亩地施肥2千克左右即可,施后覆土。
6 培土
培土是栽培大黄的一项特殊措施。大黄根茎有向上生长的特性,而且根茎向上生长时有抑制侧根发育的作用。所以我们通常在种植时都采用穴栽,这样它的主根粗壮,侧根细小。这是因为穴栽的逐年给其根部培土,满足了根茎向上延长的条件所致。同时培土避免了根部外露,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与吸收能力,同时对大黄越冬起到了保护作用。
所以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时,均应培土;在每年的最后1次培土时,应用堆肥、杂草、泥土等培于土株旁,大约厚10厘米。
7 摘薹
大黄栽后的第3年就要摘薹,如果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留种地,这时就要及时摘薹,因为它消耗大量养分,抑制大黄的根部生殖生长。所以摘薹后,可以使养分集中,促进光合产物向根和根茎部运输贮藏,提高根及根茎的产量和品质。薹即为顶部开花的直立花茎,摘薹应选晴天进行,要从它的根茎部用手掰断,动作一定要轻,以免伤到其他叶柄的生长。摘薹结束后要及时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并把土塌实,以防止雨水从切口处灌入腐烂根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