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春提早栽培辣椒,前期棚内气温和地温均较适宜植株生长,发棵快、病害轻、早熟性好,可比露地春茬辣椒提早定植和上市30~40天。在此期间,辣椒价格可高于露地栽培最初上市期的1~2倍。
一、辣椒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应选用早熟、株形紧凑、适于密植、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品种,这是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中椒2号、中椒5号、中椒6号、中椒7号、甜杂1号、甜杂2号、甜杂3号、农大40、茄门、湘研1号、湘研2号、湘研4号、湘研13号、湘研15号、冀椒1号、冀研6号、苏椒4号、苏椒5号、早丰1号、早杂2号、洛椒2号、洛椒3号、津椒3号等。
二、培育辣椒苗
辣椒春提早栽培前期要求早熟,所以一般要育大苗。定植时大多数幼苗要显大花蕾,株高20厘米左右,具有8~12片真叶,茎粗0.4~0.6厘米,日历苗龄80~100天,不同地区的大棚辣椒播种期因气候、育苗设施、定植期而不同。如华北地区用塑料大、中棚进行辣椒春提早栽培时,一般是在12月上中旬于温室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直到8月上旬结束;而黄淮海地区塑料大棚的适宜定植期在3月上旬到3月底,由此可以推算出育苗的适期是11月下旬,育苗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严寒的冬季,在温室里育苗的最好结合电热温床育苗,否则育苗前期苗床地温不易满足辣椒生长的需要;南方需要在阳畦或塑料棚内进行。如果采用穴盘等工厂化育苗,苗龄只需70天左右,苗略小,但苗齐苗壮,根系生长好,定植后恢复快,有利于丰产、抗病,具体技术可参照育苗部分。
三、辣椒苗定植
1.辣椒苗定植适期的确定:辣椒喜温暖,一般要求棚内连续1周内最低气温稳定在5~7℃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即可定植。一般单层大棚,华北中南部在3月下旬至4月初;西北、东北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华中、华东地区在3月中下旬。大棚内加盖地膜或小拱棚可以适当提早,并对定植后的恢复生长和早长早发更为有利。
2.辣椒苗定植前的准备:前茬是冬闲地的要搞好冬耕、冬灌和冬施肥,每亩施用优质
农家肥一般不少于7500千克。前茬是秋延后栽培的作物,等前茬作物收获结束后清除杂草和地表上的其他遗留作物,抓紧施肥整地,除了优质
农家肥外,每亩还需施用饼肥100千克、过磷酸钙50~100千克或磷酸二铵3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底肥充足可以地面普施,
肥料少要开沟集中施用。开沟时沟距60厘米,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施后要把
肥料与土充分混匀,搂平沟底等待定植。大棚内也可以像地膜覆盖栽培那样起小胖垄再覆盖地膜,其效果更好。
定植前15天左右扣棚烤地,以加速地温恢复。定植前1周进行熏棚灭菌。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硫黄粉4克、
敌敌畏5克、锯末8克,在棚内点燃,密闭一昼夜即可。
3.辣椒苗定植方法:辣椒大棚定植可采用沟栽、平畦栽或小高畦、小高垄栽培。
辣椒苗定植要选在晴天上午到下午2时进行。小垄单行双株栽植的,相邻两行要交错栽苗,一般行距45厘米,穴距35厘米,每穴栽2株,2株苗的生长点相距8~10厘米,亩栽植3300多穴,合6600株。也可采用宽窄行双行双株密植法,宽行距60~66厘米,窄行距30~33厘米,穴距30~33厘米,亩栽植4000~4500穴,合8000~9000株。耕种帮提醒辣椒苗栽后分株浇水,水要洇透苗坨,最好在缓苗前再分株浇1~2次水,防止大水漫灌引起寒根或沤根。
辣椒苗定植的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而定,对生长势较旺、开展度较大、叶量较大的品种可适当稀植。大棚中辣椒生长较旺盛,一般应采用单株定植栽培。个别生长势较弱和叶量较小的品种可适当密植。在棚内密度过大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造成减产。
四、辣椒苗定植后的管理方法
1、温湿度管理:
辣椒苗定植后5~7天要密闭大棚,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缓苗。掌握在白天28~30℃,最高可达35℃,夜间尽量保持在15~18℃,最好达到18~20℃,以高气温促地温,尽量使地温达到和保持在20℃左右;缓苗后要降低温度,防止植株徒长。掌握在白天25~27℃不高于28~30℃、夜间20~15℃不低于15℃,地温23℃以利发棵和开花坐果。为此,缓苗后要通过放风来调节温度,同时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影响辣椒的生长和坐果,当湿度过大时会影响辣椒花粉的散出,影响授粉受精,较适于辣椒坐果的空气湿度为50%-60%。如果棚内湿度过大会引起植株徒长,导致落花落果,特别是辣椒生长的前期,高温高湿易造成门椒坐不住果。采收期白天要加强通风,上午保持25~28℃,不高于28℃,下午25~26℃,白天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30℃以上的高温;前半夜保持23~20℃4~5小时,促进同化产物运转;后半夜保持18~16℃,不高于20℃,不低于15℃,以利减少呼吸消耗。这样的变温管理既可以保持植株长势,又不会对果实肥大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大棚的温、湿度调节主要是通过放风来调控管理。放风的原则是先小后大,先中间后两边,根据天气和植株生长状况灵活进行。要求使大棚内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在阴天等日照较少的天气,在不造成低温伤害的情况下,要适当地降低白天和夜间的温度,以减少植株自身的养分消耗。当外界气温夜晚达到13~15℃以上时,晚上也要加大通风,当夜间温度不低于18℃时,可撤去薄膜改为露地栽培。
2、水肥管理:
辣椒苗定植初期要促控结合,促进辣椒根系生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早坐果、多坐果。定植时浇定植水,定植水不要太大。在定植5~7天后再浇1次缓苗水(如果定植水浇得很足,又采用地膜覆盖,可不浇缓苗水)。此后要连续中耕2次进行蹲苗,直到门椒膨大前一般不轻易浇水,以防引起植株徒长和落花落果。门椒长到直径3~4厘米以上时开始追肥浇水,结束蹲苗。
这一段时间要特别注意蹲苗、控制生长,否则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影响坐果。
辣椒产量高,生长量大,采收期水肥不能缺,而且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水分损失较大,要多施肥多浇水。门椒坐果后,结合浇催果水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
尿素10~20千克,或硫酸铵20~25千克,或腐熟粪稀1000千克。施完肥后及时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盛果期7~10天浇1水,一次清水一次水冲肥,防止落花、落果、落叶。结果后期再追肥浇水2~3次,以利果实充分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前期大棚内还要坚持叶面喷用0.5%~1%的
磷酸二氢钾,配合使用光合促进剂、光呼吸抑制剂每7~10天喷用1次,连喷5~6次。
3、光照管理:
早春季节,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加上棚膜等覆盖物的遮挡,照射到辣椒植株上的阳光就更少,辣椒植株总是处在一种弱光照的生长条件下,由于这种弱光条件以及高湿作用,管理不当,植株容易徒长,落花率高,坐果性差,为改变这种状况,棚膜上尘埃要经常扫除,由于湿度大,内膜上的水汽每天要擦2~3次,以加大透光率和透光量。
4.保花保果:
为了保证门椒坐果,在开花时可用30毫克/千克防落素或40毫克/千克
萘乙酸喷花或用20~30毫克/千克24-滴蘸花。辣椒保花保果主要用药和使用方法如下所述。
(1)坐果灵喷花和幼果:用25%坐果灵1毫升,加清水1.25千克(合20毫克/千克),在傍晚覆盖草苫前(15~17时),用手持小喷雾器对花蕾和幼果进行喷洒,每5~7天一次,可以提高早期产量50%以上。使用时注意不要喷到生长点和嫩叶上。如果发生药害出现叶片扭曲,可喷用20毫克/千克
赤霉素加1%的白糖解除。
(2)防落素喷花和幼果:用1%防落素水剂,对水300~500倍,于盛花前期到幼果期,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用手持小喷雾器向花蕾、盛开的花朵和幼果上喷洒。也可以用来蘸花或涂抹花梗。防落素的使用浓度与棚内的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高时多加水(取上限),温度低时少加水,当温度超过28℃时,加水量可为原液的667倍。
防落素可以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异菌脲(扑海因)等
农药,以及
磷酸二氢钾、
尿素等混用,可以同时起到预防灰霉病和补充营养的作用。
(3)2,4-滴蘸花或涂抹花梗:用20~30毫克/千克24-滴水溶液,于傍晚前用毛笔蘸药涂抹花梗或花朵。棚温高于15℃时,用20毫克/千克的浓度;温度低于15℃时,使用30毫克/千克的浓度,
药液要当天配当天用,使用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药液中加入0.1%的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有较好地预防灰霉病的效果。
5、植株调整:
辣椒有多次分枝的习性,如果任其生长,会形成繁茂郁密的枝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导致茎叶徒长,不利于或延迟开花结实,甚至影响早期产量。大棚生产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植株生长旺盛,株形高大,枝条易断,不仅操作不便,而且通风透光条件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进行调整时,可用塑料绳吊枝或在畦垄外侧用竹竿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门椒采收后,要把第1个分枝以下的侧枝抹掉。对于细弱的侧枝和徒长枝以及植株下部的老叶,要及时剪除,以节省养分,有利于通风透光。植株调整宜尽早进行,太晚消耗养分太多,影响生长发育,要选择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盛夏后结果已到达上层,结果部位远离主茎,果实营养状况恶化,植株趋向老化。此时,要进行枝条修剪更新。方法是,在天气转冷凉前20天左右,对植株多次打顶、掐尖,不使其再生出新的花蕾,而使其下部侧枝及早萌出。修剪时从“四母斗”果枝的第2节前4.5~6厘米处短截,弱枝宜重,壮枝宜轻,修剪后叶面积将减少3/4,为此要抓紧冲施粪稀和速效
氮肥,连续灌水2~3次,并注意排涝。经4~5天即有新枝萌出。2周后又形成大量枝叶,同时出现花蕾,30天后小果形成,使衰老株复壮,以实现恋秋生产。植株长势好的,还可扣盖棚膜进行秋延生产至秋末初冬结束。
6、辣椒的采收:
辣椒开花后25~35天即可收获青果。第一果实采收要早,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减少辣椒植株的养分消耗,尤北长势较弱的植株更应及早采收。采收时最好用剪刀,如果用手采收,容易折断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