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黑麦草--单季水稻复种模式介绍说明

2023-07-27 03:59 作者:李先生  

  1 模式简介


  黑麦草--单季水稻是指秋季种植专用青饲料作物黑麦草,次年夏季接着种植单季水稻的一种农牧结合型的种植模式。其特点是可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同时提供优质青饲作物,利于发展草食动物生产,对于建立水稻产区的农牧结合生产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该模式茬口相对宽松、产量稳定、管理容易。该模式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种植区冬季排水良好的水田。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种植规格


  黑麦草采用翻耕条播法,行距20-30cm,播种幅宽150-200cm,每公顷播种量约15公斤,或撒播,每公顷播种量为22.5公斤。


  水稻采用旱床育秧,宽窄行栽插,宽行36cm,窄行23cm,株距17-20cm,每蔸栽插1粒谷苗。


  2.2 品种选择


  黑麦草:选用中、早熟的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如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和阿伯德多花黑麦草等等。


  水稻:应选择高产优质品种,如两优培九、金优752、Ⅱ优明86、中优6号等品种。


  2.3 茬口安排


  黑麦草在水稻收获前20天撒播,或在水稻收割后犁田碎土播种。水稻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


  2.4 田间管理要点


  (1)黑麦草


  播种可采用免耕法:在水稻收获前20天,将黑麦草种子用水浸湿后,拌上细砂,撒播于潮湿的稻田里,每公顷播种量为22.5公斤。严格采用翻耕条播法:在水稻收割后犁田碎土,以每公顷15公斤的播种量,播种后盖土深度1cm左右并压紧。


  肥水管理:黑麦草对氮肥敏感,施氮能提高其产量与质量;一般在苗期和每次收割1-2天后每公顷施复合肥150-225公斤,并结合灌水。


  刈割:黑麦草高40-50cm时可开始割第一茬,以后每过20-30天收割一次,割后留茬高度5-6cm。


  饲草利用:割下来的青草可直接喂养畜禽和鱼。青饲为孕穗期或抽穗期收割最好;调制干草或青贮时在盛花期收割。


  (2)水稻


  育苗:选择肥沃稻田作秧田,稀播匀播。秧田应施足基肥,每公顷施用菜饼150公斤,三元复合肥150公斤,猪牛栏粪等有机肥11250-13500公斤。在秧苗1叶1心时可喷施多效唑促秧苗矮壮,2叶期进行间密补稀,秧苗间距3-4cm,保证插秧时秧苗一般有2-3个低位分蘖。


  移栽:叶龄3-4叶时移栽,每公顷插主茎苗16.5-21万。叶龄为14时,达苗高峰期,最高苗数控制在300-330万每公顷以内。


  施肥:总用肥量:每公顷施氮270-300公斤,五氧化二磷 135-150公斤,氧化钾270-300公斤。分蘖肥占总施氮量和总施钾量的15%-20%,也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移栽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施下,量稍多;第二次在移栽后12-14天施用,量稍少。穗粒肥一般占总施氮量和总施钾量的30-35%,可分三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35天,第二次在抽穗前15-18天,第三次(粒肥)在始穗期施,各占全生育期施肥总量的15%、15%和5%。


  水分管理:移栽期薄水(0.5-1cm)左右或无水。当主茎叶龄达到10叶时约在6月下旬或每公顷茎蘖数达目标数的85%时开始晒田(搁田、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至田边开细裂,田中不陷脚时,再灌薄水湿润,防止裂缝过宽,断根影响水稻生长,如此反复轻晒3-4次,保持田边裂缝不增加直到倒2叶露尖期。孕穗期复水养胎,到抽穗前7天,坚持薄露结合,以后再轻晒一次直到抽穗期。抽穗灌浆期要灌水2-3cm,以后干湿交替灌浆,收获前7天断水。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的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止工作,特别要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模式注意事项


  ①黑麦草喜湿怕淹,要及时排灌水;


  ②水稻收获时尽量低割,以免稻茬过高,影响黑麦草的收割利用;


  ③为了不影响水稻生长,应在插秧前15天犁翻草茬,并放水沤田;


  ④水稻要确保晒田效果,孕穗期遇高温可灌跑马水降温,抽穗灌浆期切勿断水过早。


  3 预期效益


  每公顷可产黑麦草鲜草50000-75000公斤,稻谷9000公斤,净收入(含鲜草养殖产生的收入)每公顷15000元左右。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秸秆压块袋装微贮的饲喂方法 下一篇:皖稻153移栽后的大田管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