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苗期管理
旱稻播种后,经过8-10天就可以出苗。从播种到旱稻4叶前统称为苗期。旱稻在苗期管理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1 出苗前管理
播种后1-2天,可灌溉适量的水,促使旱稻种子发芽整齐。
旱稻田杂草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杂草是旱稻高产的关键环节。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药剂土壤封闭,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在旱稻田的生长和蔓延。方法是:每亩用丁草胺0.3千克和农思它0.3千克,加二甲四氯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土干时必须加大用水量,这是决定药剂封闭效果的重要一环,应高度重视。
金龟子、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它们危害旱稻的种芽和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其中以蝼蛄最为厉害,因此,防治好蝼蛄是旱稻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播种后1周内,用90%的晶体敌百虫400-600克,先用热水1.5-2千克溶化后,拌炒香的麦麸或米糠,加水调成豆腐渣状,于晴天傍晚无风时撒布在地里,最好撒布在蝼蛄比较严重的地段,可有效诱杀蝼蛄。
1.2 出苗后管理
旱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补苗。可选择雨天或阴天,采用移栽的方法,移密补稀。对移栽的秧苗,要及时浇水促进成活。
追肥以速效有机肥,如人粪尿,以及化肥,如硫酸铵等为主,碱性肥料一般不宜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碱度,阻碍旱稻生长。每亩撒施尿素10千克、钾肥5千克,促进早分蘖,以达到计划苗数。
2 分蘖期管理
从旱稻幼苗的第4完全叶形成起,到稻穗开始分化,为分蘖阶段。旱稻的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都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
稗草是危害旱稻的重要恶性杂草,旱稻分蘖期也是稗草发生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杂草茎叶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和防除稗草。具体措施为:当稗草2叶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每亩用丁草胺0.2千克和杀稗王25克,对水50千克喷雾。必要时,要辅以人工除草。
在旱稻分蘖期,当发现稻株受旱卷叶或萎蔫时,要及时灌水。
在旱稻分蘖后期,幼穗分化前,结合降雨或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可以促进旱稻形成大穗。
3 拔节期管理
旱稻分蘖高峰期后,稻株从发根节以上的节间开始伸长,称拔节。旱稻拔节期的田间管理措施有:
在旱稻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50-300毫克/升,可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
旱稻拔节期也是纹枯病的多发期,该病主要危害旱稻的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会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
4 长穗期管理
旱稻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旱稻抽穗期,应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应追施适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旱稻出穗前15-18天,选在下雨前后,每亩施尿素2-3千克,也可在晴天采用叶面追肥,每亩用尿素0.2千克加磷酸二氢钾0.04千克,对水2-3升喷施。
旱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发期,尤其是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旱稻产生大量白穗或瘪粒,影响产量。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旱稻齐穗期每亩用20%三环唑75-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旱稻穗期也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虫发生和危害较重的时期,它们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使稻穗空瘪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尽早防治。可采用40%格杀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防治,另外,这些药剂也能同时防治叶蝉、稻飞虱等害虫。
5 结实期管理
结实期是指旱稻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由于旱稻品种和栽培地气候条件的不同,结实期一般在25-50天不等。
旱稻虽然抗旱性较强,但天旱时也必需浇水,尤其是结实期是旱稻的需水敏感期,如果这段时间稻田干旱,易导致旱稻秕粒增多。因此,在降水不足、田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