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芪的种植技术

2023-07-25 22:56 作者:李先生  

  1 土地的选择


  首先是土地的选择。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性气候、怕水涝、怕高温,所以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不宜在黏土地、积水地和盐碱地种植。


  2 土地的耕作


  土地选择好以后,2月下旬,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再施用化肥,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施入过磷酸钙10千克、硫酸钾40千克,在翻耕前将肥料均匀的撒施于地面。合理施肥能够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施肥以后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一般深翻25-30厘米。深翻以后,应根据地势和气候条件作畦,地势平坦的可以作成长畦,地势起伏的,可以作成短畦,北方雨水较少的可以做成平畦。一般畦宽为220-250厘米为宜。畦面要求平整,一定要耙平整细。


  3 繁殖方法


  黄芪是在3月中旬播种,一般用种子繁殖,种子表皮坚硬,吸水能力差。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种6-12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拌沙土。由于种子表面比较坚硬,所以在拌沙土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揉搓,这样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种时在畦上用工具顺畦开沟,一般沟距约为20厘米左右,沟深为5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每亩用种约为3千克。播后覆土,然后用耙子耧平,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的接触,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注意,黄芪不能重茬地种植,播种以后要浇水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后黄芪10-15天就可以出苗了。


  4 田间管理


  接下来就是田间管理了,虽然说黄芪的生长受环境影响很大,但是其经济产量和药用品质取决于田间管理水平,所以说,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黄芪的生长一般经历幼苗期、生长期、生长后期三个时期。


  4.1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是指3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时期,在出苗期间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这一时期要采取一切抗旱保墒措施,确保种根层内有足够的水分,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严防土壤"落干",力争达到苗全、苗壮。


  黄芪幼苗期中耕除草特别重要。由于黄芪苗长到30厘米左右的时候,中耕不便,所以在幼苗期一定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防止草荒欺苗。一般要看情况除草2-3次,间隔期为15天左右。中耕的深度要看根部生长情况来定。


  4.2 生长期管理


  (1)中耕除草


  生长期是指6月上旬-9月下旬这一时期,6月上旬当植株长到30厘米左右时,枝叶繁茂,一般就不再中耕除草了。


  (2)施肥浇灌


  但在这一时期是根部发育的盛期,一定要供给足够的养分,第一次追施磷肥钾肥,以饼肥或者草木灰为主,每亩施熟饼肥100-200千克。八月进行第二次追肥,用磷铵颗粒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施肥以后浇水。


  黄芪根部发育前期,发育较快,需水较多。夏季久旱不雨,植株呈萎蔫状况的时候应该浇水。但是要注意,浇水要在早晚进行,由于中午气温高,浇水使地温急剧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


  雨季到来之前,应该注意排水防涝。进入雨季以后,应该经常检查田间,发现积水应该及时排除,以免造成根茎腐烂。


  4.3 生长后期管理


  生长后期是指10月上旬-11月中旬,10月上旬黄芪到了生长后期,这一期间就可以不再进行田间管理作业了,但是也要注意保持田间的清洁,防止杂草滋生。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核桃园的建园定植 下一篇:苦丁茶的扦插繁殖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