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菌袋培养的要点

2023-07-25 17:25 作者:李先生  

   菌袋培养主要掌握以下六个关键:


  第一、调节适宜温度

 

    根据不同生长期观察气温、堆温和菌温的变化,人为加以调节。接种后2~3天为发菌期,温度可以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高2~3℃,掌握25~28℃,以促使菌种加快萌发定植。5天之后为菌丝生长发育期,特别是15~25℃这阶段菌丝大量生长,呼吸旺盛,消耗氧气量大,放热量多,这个阶段温度适宜23~25℃培养。如果室温27℃时,菌温就会升高2~3℃中堆温也就随之升高。菌丝必然受到严重挫伤,甚至发生“烧菌”,菌袋变软,培养料发臭。因此,必须注意调整堆形,疏袋散热,加强通风、降温,抑制堆温,降低菌温。


  第二、创造干燥环境

 

   菌袋培养阶段,不需由外界供给,而是靠基内现有的水分提供,为此要求场地干燥,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为好。


  第三、避免阳光照射

 

    菌袋培养不需光照,在黑暗的防空洞和地下室培养,菌丝照常生长。如果光线强,菌袋内会形成雾状,并挂满水珠,表明袋内水分蒸发,这样会使菌丝生长迟缓,后期菌筒会出现脱水现象;而且菌袋易受强光刺激,原基早现,菌丝老化,影响产量。因此,菌袋培育期间,门窗应挂窗纱或草帘遮光。但要注意通风,不能因避光把培养室遮盖得密不通风,造成空气不对流。


  第四、加强通风换气

 

    菌袋培养阶段,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更新空气。如果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伤害菌丝体的正常呼吸;同时,也给杂菌生长提供条件。尤其是秋季时有高温,如果不及时通风,会使室内温度上升,对菌丝生长发育不利。


  第五、翻堆检查污染

 

   菌袋培养期间要翻堆4~5次,第一次在接种后6~7天,以后每隔7~10天翻堆1次。翻堆时,做到上下、里外、侧向等相互对调。目的是使菌袋均匀地接触空气和温度,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要轻拿轻放。同时结合检查杂菌污染,杂菌常发生在菌袋料面和接种口上,分别有花斑、丝条、点粒、块状等物;其颜色有红、绿、黄、黑不同,这些都属于杂菌污染。也有的菌种不萌发,枯萎、死菌等。通过检查及时隔离处理。


  第六、注意菌丝后熟

 

    菌丝走满袋后,进入后熟期,需要再培养30天,温度控制比前期要调低2~3℃,即21~23℃;并给100勒克斯的光线照射,有利原基形成。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樱桃幼树期管理 下一篇:木薯的主要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