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专业栽培房规格以长9米、宽4米、高4米为宜,农户也可以利用住房、草房等作栽培房。要求房间墙壁地面坚固密实,无洞穴、裂缝,以免杂菌及害虫孳生。室内要明亮,有充足的散射光。既要有利于保温,又要便于通风换气。房内搭8~11层架床,每层高25~35厘米、宽75厘米,一次可以排放耳袋3000~3500个。
把菌袋搬进银耳栽培房后,要及时排放在培养架上,袋与袋之间要相隔2~3厘米,以利于散热。把菌袋转移到栽培房内后,就进入出耳阶段的管理了。出耳期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耳的产量和品质。下面,我们就按照银耳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出耳期间都要做好哪些管理措施。
1. 子实体形成期
菌袋转入栽培房后,就进入子实体形成期。在栽培房中培养4~5天后,也就是接种后的12-13天,菌丝逐渐布满整个菌袋,这个时候菌袋内的氧气已经基本消耗完了,所以,应该及时用刀片在胶布四周各划一刀,然后把接种穴上的胶布一次性揭除,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揭完胶布后,把菌袋一袋挨着一袋侧放在培养架上,在上面盖上一层报纸,然后用喷雾器在报纸上面喷水,促进菌丝生长及白毛团原基分化成子实体。
接种后的13-18天白毛团原基逐渐分化成子实体,这一段时间很关键,稍有疏忽就会使银耳减产甚至绝产。在这段时间的管理上,温度应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3%。要经常观察种穴是不是有白毛团原基或黄水出现,如果黄水过多,应该把它倒掉或把银耳袋的穴口倾斜,让黄水流出,并要注意降温保湿。当温度高于28℃时,应加强通风喷水,在喷水之前,要先用手把报纸提起,轻轻地抖一下,然后在报纸上面喷雾水;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通风20分钟左右。
2. 子实体生长期
接种后第18天左右,当幼耳长到3~4厘米时,就进入了子实体生长期。在子实体生长期,应使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温度太低时,要进行增温;温度太高时,则要加强通风,并在报纸上喷水降温。接种后第25天左右,当子实体长到6~8厘米时,如果湿度太低可以掀开报纸,直接向幼耳喷雾水,每天喷2~3次,喷水后要通风1小时左右,使温度保持在20~25℃。
3. 子实体成熟期
接种后30天左右,当子实体长到直径12厘米左右时,进入成熟期。成熟期要停止喷水,这一阶段发耳室空间湿度要降到80%左右,气温掌握在23~24℃。在银耳成熟期,一般每天通风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子实体有足量的氧气。银耳子实体进入成熟期时,除停湿通风外,还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可以促进耳片色泽增白,还可以杀灭耳片上的细菌。为此,每天上午8~10时应打开门窗,让阳光透进耳架,照射子实体,促进耳片色泽鲜白,使耳片变厚,伸展整齐,以获得高品质的银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